新的紙幣和原來的紙幣相差不大,還是以人民銀行為發行行,只是加上了東聯國的國徽和字號等。
紙幣發行量更大,卻沒有帶來太大的通貨膨脹,只是在金銀重金屬和外匯更嚴的管制下,更大范圍的替代了金屬貨幣,成了主流。
受到戰后各國貨幣貶值風潮的影響,東聯國的新貨幣也下調了對美元的匯率,變為了一比三。
對英鎊和法郎的貶值,降幅更大。逼得那些在東聯國的英法資產想套現逃離,都只能忍痛割肉。
“我只知道戰后英鎊和法國法郎都有一陣大幅度的貶值,不過不知道貶多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貶值,可操作空間不大。”葉關本來還想借著英法貨幣貶值大賺一把,但就憑他和趙易兩個略熟悉金融的人把所有的相關資料都記下來,也只能知道一點大概。
沒法大幅度杠桿一把,只能老老實實的賺其中的差價。半年下來才利用手中的資本賺了不到一千萬美元。
在別人眼中已經神勇,但那筆五千萬美元的本金,對于處處在用錢的先鋒軍來說,并算不上太高明的一次投資。倒是在新英鎊發行前,在其中趁機洗走了從德國人那里得來的三百萬英鎊假鈔倒是意外之喜。
其中一半就是在鄰邦的印度洗干凈的。
這也殃及池魚,有一段時間讓大量英鎊回流,幸虧先鋒軍采取了更嚴格的外匯管制,并強烈譴責英國人的嫁禍之心,封死了英鎊在東聯國的流通。
吳大錘就差點因為兩張10英鎊的假鈔而破產,加上來之前在華夏國內法幣瘋狂貶值的影響,由此對紙鈔留下了一個陰影,他更愿意把自己的工資兌換成金屬幣。
他摸了摸口袋中帶著溫熱的銅角,撥動了一下,在一陣清脆的金屬撞擊聲中,他大步邁向最顯然的一處水攤。
在東聯國,水攤最為常見。
幾乎四季炎熱的天氣,水是缺不了的。先鋒軍嚴格控制禁飲生水,于是各種賣水的攤位就誕生了。
制鐵廠諸位的攤位基本都是華人在擺攤,那些土著攤位尤其是飲食攤位,被檢查出各種不衛生,沒幾個人去消費。
有了福利托底,華人的消費水平最高,畢竟土華有別,華人消費還是更偏向華人攤位。
就算是成本上,土人也競爭不過華人。
華人的商業攤位只要在稅務部門等級,按標準繳納稅務,就算是正當工作,福利等級也會隨之提高。
那些小商小販們都會盤算,繳納的那點稅務,轉頭就能通過更高一級的福利賺回來,當然更合算,也是積極踴躍的按照正規標準來經營納稅。
土人除非是偷稅漏稅,或者以次充好等惡劣手段,否則經營成本很難爭得過有福利托底的華人。
那些繁華地區,生活成本被拖高,也不利于土人的生活。越來越多的華人移民逐漸把各處買賣都占滿了。
有福利信用制度擺在那里,也不怕華人在買賣上耍詐,相比那些可能給你水中吐口水的土人,吳大錘也更信賴華人攤位。
門口的水攤都是老熟人了,吳大錘卻更喜歡東邊第三家的細妹子的攤位。
細妹子并不細,腰身還略顯粗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