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我們低調不了,英法欺負過來,我們能不打回去真打敗了英法,我們還能低調”葉關不服氣道。
“這就需要我們把握其中的度,再說美國人還有蘇俄,歐洲和華夏哪個不比我們顯眼我們陸軍和空中防御力量強了,只是長出刺,美國人重心不在這里,并不算在意。但若是海軍力量強了,威脅的范圍一擴大,美國人立即就會警覺。”趙易無奈道。
“總也要有所準備吧我們真修好了北方女王,艦炮怎么解決”葉關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低調總免不了憋屈點。
“用現成的也可以。”李衡又插話了,“提爾比茨號上還有3門完好的380毫米艦炮,我們沒有可替換的炮管,所以只保留一座有效的炮塔,可以把另一座炮塔換裝為2門283毫米艦炮,進一步減輕重量。我們在德國可是撈來了格奈森諾號上的三門主炮。小鬼子的戰列艦艦炮,包括那些早期的305毫米的,我們手中的各種口徑也攢了十來門,也可以換裝上暫時用一下。雖然后勤麻煩一些,也還可以提升一下艦炮的威力。
或者干脆就去掉這一座炮塔,改裝為導彈發射架。真要五年后,我們的導彈早就可以橫空出世了。”
華夏人心中對戰列艦始終還是有個梗。提爾比茨號還沒來,李衡早就設計了好幾個方案了。就像早就拆掉的2座炮塔,李衡就不打算修復了,直接換成導彈發射架,甚至要改出一個直升機停機坪來。
但諸多的方案在計算了修復成本后,也只能先忍痛擱置。
“連我們自造203毫米艦炮的成本都會攀升到30萬美元一門,對比導彈,大口徑艦炮的性價比就越來越差了。”趙易心中也默算經濟賬,贊成導彈替代。
艦炮雖然使用成本要低一些,畢竟炮彈便宜,但那些大口徑艦炮,常年也開不了一炮,反倒不如日新月異的導彈的方便實用了。后世的發展軌跡就是明證。
“以后我們的女王一出來,就搖身一變成為超級武庫艦了。”葉關也認可導彈方案。
“早期導彈制導麻煩,需要一對一的瞄準制導,還做不到百彈齊發的飽和打擊。這武庫艦有些名不副實。”李衡遺憾道。就連蘇俄人的飽和打擊也是到了六十年代才逐漸發展起來。
“怎么說這也是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忽悠人沒問題。有導彈的震懾力就足夠了。”葉關呵呵一笑。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