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再一次憤怒了。
法國人在印度支那以前有三項主要收入。
一是糧食、礦產和其他經濟作物等。礦產以煤炭為主,曾經成為亞洲第二煤炭出口地區。水稻更是當時的世界第二地,和其他亞熱帶經濟作物買賣一起,被法國人從中賺取大把的利潤。
先鋒軍建國并沒有采取國有沒收,以緩解建國壓力。倒是因為日本人的二倒手,讓法國人先失去了一部分資產,又在上一次戰敗后,談判中失去了其他的一些,剩下的數量已經寥寥,還時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不配合,讓一些法國人常常訴苦,甚至廉價賤賣資產。
二是鴉片。法國人在一戰后到二戰爆發前,從印度支那掠奪來的金錢總額中,一半是來自鴉片。這條線被先鋒軍直接斬斷了。上一次法國人急匆匆開戰就是和東聯國全面清剿鴉片有關。
再一個就是金融。
之前法屬印度支那連貨幣發行權被法國人掌控,先鋒軍建國后發行新貨幣體系,一下子崩塌了法國人在印度支那金融體系的半壁江山。最近禁止的高利貸,更是讓法國這個全球聞名的高利貸帝國失去了另一半掌控。
法國人貸給印度支那當地政府、各地地主土豪以及廣大農民的高利貸,之前還能隱藏在暗處打著民營的幌子繼續吸血,現在統統都作廢了。那些本金和單薄的一點利息,根本繞不出先鋒軍的金融管制,逐漸就消磨在各項往來費用中。
這個直接點燃了法國金融界的怒火。
自從世界工廠被美國人奪走后,歐洲工業的利潤已經不如錢生錢的游戲爽快。歐洲資本界正在向金融資本過渡,法國戴上了高利貸帝國的帽子就是如此,也意味著法國國內金融資本的勢力足以左右法國政局。
法國人多年在印度支那的金融投資早已經積累到天文數字,值得用一場戰爭來挽回損失。
巴黎左翼的旗幟也遮不住法國資本積聚已久的怒火。
“戰爭戰爭”巴黎方向的壓力直接傳給了海防的法軍。
雖然還沒有準備充分,但在得到英國人保證后,法國人還是主動打響了第一槍。
46年12月3日,國外歷史中考題中常有的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開始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