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不是人越多就越好。而工業生產中需要更多穩定的技工。”對這一次裁軍,趙易一手力推。
“可他們在軍隊中也能學到技術,能在軍事化管理中更好的完成相關工作。”李衡覺得軍事化管理下的成效驚人。
先鋒軍對移民從一開始就執行半軍事化管理,在移民營中就推行強制性掃盲。
之前先鋒軍擴軍,也是為了讓那些移民青壯在軍隊中接受嚴格的紀律,培養起一個好的紀律習慣。
目前二百多萬軍隊中有近半是不考慮參戰的,平時軍事訓練少,技能培訓卻多。這樣軍隊大熔爐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制造出有協作有紀律的相對合格的工人胚胎。
反正,李衡用的很順手。
“軍事化管理不能成為常態。我們也不是軍政府。”趙易不希望西方輿論占優的情況下,窮兵黷武的帽子扣在先鋒軍的頭上。
華人要穩固住東南亞后花園,靠現在這點移民數量是不夠的。
世界局勢風云變幻,讓華夏移民來不及精心培養第二代來穩固江山,這需要更多的力量補充進來。
而短短的一場戰爭,先鋒軍的移民數就跌落至谷底。
之前戰爭欲來前,移民就在減少,但很多人還指望著先鋒軍的妥協和美國人的調和,抱著希望而來,卻沒想到先鋒軍真的就開打了。
戰爭三個月,新移民來的總人數還不到10萬,反倒是逃難出去的人數超過了13萬多,竟然出現了負增長。
英法昔日的陰影還籠罩國人心頭,擔心戰火蔓延到新家的人不少,在他們心中,就算是東聯國的后方也不如華夏國內的滇桂等省安全。至少那里是沒有戰亂的。
亂世人不如太平犬,人命賤如草。
不能指望普通百姓的覺悟,屢經亂世,老百姓都折騰怕了,這是人之常情。趙易把那些青壯早早拉入軍隊中也是為了約束,但這很容易讓人誤會為捆綁青壯一起陪先鋒軍政權殉葬。
這也嚇壞了不少打算來先鋒軍的移民,華夏國內已經流傳出了各種傳言,宣布停火后一周內,移民也沒一點起色。
這需要軍隊發出一些信號,好安定民心。
“軍隊不是任何人都能適合。人心惶惶下經濟也很難恢復正常運行,軍人的消費結構和正常情況下是不同的。”趙易解釋道,“我們培養的只是軍隊工人只是粗胎,還需要經過大工業協作來鍛造成才,也到了果實收獲的時候了。還有部分軍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和傷病家庭等原因,也需要慢慢的退役了。50萬軍隊的裁軍我們需要三年來進行,也不怕英法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