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這一場戰爭的考驗,我們也需要對軍隊進行一下調整了。”
先鋒軍之前喊著擴軍,還沒等擴張到250萬,英法就先簽署停戰協議了。但250萬軍隊也是一個沉重的包袱,更不用說匆匆擴軍中良莠不齊,打一場仗,暴露出了太多的問題。
就算是戰爭前,也積攢了大量的矛盾和問題需要處理。
有的人該下的下,該撤的撤,有的部隊同樣需要改編,甚至是撤編。
“英法折騰不了多久了,以后大戰至少三五年內打不起來。之前擴軍有些匆忙,下一步我們還是得施行精兵路線。這個精兵可不止是武器裝備。”葉關也支持軍隊裁減,“無法掌控的軍隊并不是好事情,借著這個機會,該敲打的敲打,該壓制的壓制,才能為下一步發展經濟保駕護航。”
任何一場戰爭打下來都需要調整,否則有些帶著戰場綜合征的軍人是很容易以戰斗的方式解決內部的問題。
下一步先鋒軍的戰略重心在三巨頭的商談中已經轉向了經濟發展,夯實工業體系基石。
“不是說國防不重要。眼下我們最重視的就應該是國防和軍隊,沒了這些,一切都是沙灘上的城堡,發展得再繁華也是為人做嫁衣。裁軍不一定減弱力量。精兵路線反而會提升我們的戰斗力。”趙易也同意精兵戰略,“裝甲部隊的戰斗效果很不錯,但受地形等條件局限比較大,我們也沒那么大的經濟實力大規模推廣,下一步重點推行摩托化部隊。”
對法戰斗中,先鋒軍的裝甲部隊表現突出,快速包圍分割法軍隊伍就是他們的功勞。但東聯國的土地上可供坦克裝甲部隊盡情施展的地方并不多。
后世東南亞這片區域也很少有大規模坦克戰的爆發,除了經濟和實力的問題,不得不考慮環境的因素,大量的叢林山地和河流限制住了鐵馬的縱橫。
先鋒軍目前有陸軍兩個裝甲師,海軍陸戰隊一個裝甲旅,足夠應付眼前的局面,趙易不打算多設單獨的編制:“以后每個集團軍中設置一個裝甲營,或者是簡化版的裝甲團,好培養步坦協同作戰能力,以及更快的應對意外情況。竇定德的第一裝甲師以后主要防備東線,駐地就在河內。楊比利的獨立裝甲師主要防御西線,駐地設在卑謬。海軍陸戰隊的裝甲旅,兼防南線,駐地放在曼谷附近。”
“還得給我們空騎兵一個裝甲編制,一個重騎兵裝甲團?”葉關張口道。
“給你們坦克,現在也沒有運輸機。三年之內別考慮空降坦克了,暫時給你們一個營的裝甲編制,先磨合演練戰術。”趙易笑道。
萬象的教導隊,約有一個師的規模,算是三巨頭直屬的機動部隊,里邊不過也只有一個裝甲營,當初以去歐洲裝甲部隊為核心組件起來的,只為培養人才,演練各種戰術,只當做裝甲學校,平時很少出動。
先鋒軍新坦克有很多不足之處,也需要時間來改進,趙易定的時間也是三年。
這三年,耗費巨大的裝甲部隊的優先權是靠后的。
就像葉關所說,英法這三年已經沒有精力來對付先鋒軍了。
印度和阿爾及利亞已經燃起了大火,中東很快也要燃起,蘇俄正在逼近,歐洲還要在馬歇爾計劃中偏向經濟復蘇,這個時候陷入戰爭泥潭,實屬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