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軍有了大變動。”美國駐東聯國大使阿爾伯特·科蒂·魏德邁找上了第七艦隊司令小查理·庫克。
前段時間英法和先鋒軍的停戰協議就是在新加坡簽署的,負責調停的美國人在新加坡停了三艘航母,小查理·庫克親自搭乘著依阿華號戰列艦坐鎮于此。
協議簽完,航母走了兩艘,依阿華號卻留在新加坡修整一下。
先鋒軍在新加坡建起了以華人互助會為大股東和以國家主營的兩家大型船廠,為戰后過往的船只服務。
美國人也加強新加坡軍事基地的船舶維修能力。
戰后有英國外部的壓力,也有內部海軍縮減的壓力,原來第五艦隊被撤銷,印度洋這邊就得第七艦隊頂起來。這樣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馬六甲海峽的作用就顯得格外重要,憑著拋出的新加坡這個點,先鋒軍就能得到美國人的大力支持。
印度洋一圈基本上還是英國人在掌控,能提供給美國艦隊大量補給,尤其是艦船維護的在東邊最近的就由馬尼拉變成了新加坡。這讓美國人下了大力氣來經營,除了親自把三巴旺基地打造成維護中心外,甚至還不惜打著先鋒軍的幌子,提供給先鋒軍大量的艦船維護便利條件。
正是在美國人的默許下,日本的造船工廠內的機器設備才被先鋒軍大量拆走,至少一半是安置在了新加坡。
加上先鋒軍購買自美國的機器設備,新加坡的船舶維修能力在短短的時間內突飛猛進,已經超過了馬尼拉基地的水準,足以擔負起美國艦隊的維護重任。
在二戰結束前,先鋒軍就制定了擴建新加坡船塢的計劃,利用從日本搜刮來的設備和物資耗時兩年多才建成了330米長,最大水深15米的干船塢。這期間除了那些日本戰俘賣命勞動外,美國人出力也不小。為了這座可容納戰列艦的船塢,還特地向先鋒軍提供了一千多萬美元的貸款,專門用于采購美國設備。
依阿華號就成了這座為它們量身打造的干船塢的第二個顧客,也是第一艘軍艦。
美國人也不用怕先鋒軍竊取依阿華號的機密,先鋒軍的廉價勞動力主要是負責在船體外側清理附著的海洋生物,那些敏感部分的修理還是由美國基地過來的美軍技工專門負責。
小查理停留在這里的主要原因不是這個,依阿華號是不需要他這個艦隊司令專門來盯著,英法和先鋒軍在戰后的行動才是他最為關注的。
停戰協議只是一張紙,三方有實際行動才能讓它成為一紙空文。美國人需要向三方施壓,讓他們盡快落實。
美國人的那2艘離開的航母進入印度洋也不是去打醬油的,就連密蘇里號都從馬尼拉靠向了越南海域。
魏德邁這段時間也留在了新加坡,這里有美國人設置的第一座領事館。
在停戰協議正式簽署期間,美國先和先鋒軍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之前在先鋒軍處理東聯國事務的魏德邁成了第一任美國駐東聯國大使,美國人的外交重心也慢慢向萬象轉移,但新加坡現在依然是美國在東聯國最重要的外交活動地區。
自有手下從萬象傳來最新的消息,這幾天魏德邁已經和小查理碰了5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