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軍艦占用了我們太多的精力和資金。”葉關牢騷道,“老李,你應該調集更多的熟練技工去飛機制造廠,多生產幾架噴氣式戰機。陸軍那邊槍彈也缺。”
從二戰結束前,這些修復工作就開始了。最先打撈上來的大型戰艦是高雄號。
妙高和足柄號繳獲時只是輕微損傷,高雄號卻是沉入海底的,多虧了李衡拿出了后世的一些焊接方法,才把修復過程縮短。否則到現在都不一定能下水,更不用說先鋒軍要修復4艘大型主力戰艦了。
天城號也是從二戰前就籌備打撈,只是航母修復對先鋒軍是個難題,不似早被人熟知的巡洋艦那么容易。只有戰后獲得日本一些資料和不少船廠技工后,修復工作才加快。
同樣有了那群德國船廠技工后,修復英國人那2艘輕巡的進度也加快了。
加上2艘潛艇和4艘驅逐艦,這是先鋒軍兩年來的修復目標。
“修不好船,海軍建不起來,我們拿什么去保住印尼那些島嶼?”李衡對葉關的牢騷一律頂回去。
三人早就商議過了,要想保住中南半島要靠陸軍,要想拿下印尼群島,還是需要海軍。
先鋒軍終究需要兩條腿走路,早早開始了海軍擴張。
百年海軍不是單純只是說說,單單看先鋒軍修復的這4艘主力戰艦。到現在修復最全的只有缺了2座主炮塔的高雄號,英國2艘輕巡也只是剛剛能下水,處于半舾裝階段,那群海軍官兵一邊熟悉操作,一邊在慢慢改裝過程中熟悉整艘戰艦。至于天城號現在都還沒有下水。作為訓練艦,它的改裝會更加漫長。
李衡所說的讓它提前亮相,就是要稚嫩的先鋒軍海軍提前接觸它,和它一起成長。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戰艦還會不斷改進。就像高雄號,之所以缺了2座主炮塔是故意安排的。
“5年內看不到艦艦導彈的發揮,應該多留一座炮塔,現在只剩下6門主炮,是不是太少了?”當初一下子削減2座炮塔的方案一出來,連直嚷嚷海軍占了太多資源的葉關也有些看不過去。
“東海艦隊的高雄號沒什么用武之地,主炮少一些不是壞事。”趙易也贊同李衡的方案,“空出的地方留給以后的導彈和直升機正好。”
先鋒軍的導彈和直升機都在研制中,短時間看不到效果,但必須得先留出余地。
“高雄號在南海,沒多少要用艦炮可轟擊的目標,反倒是防空需要加強。”李衡計劃先加強高雄號的防守能力,反潛要靠艦隊,艦隊防空卻需要由高雄號擔當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