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4座式127毫米雙聯高射炮還是有些單薄,吸取了摩耶號的經驗,這一次改造增加到了6座。
只是式那半人工的裝填方式和落后的火控系統,讓李衡決定進行大改。其中1座炮塔正在改動中,在近海訓練的高雄號只有3座副炮塔可用,另有多根從妙高號和足柄號挪下來的127毫米高射炮。
這兩艘日式重巡上的防空更弱,李衡已經打算在給它們重裝新高射炮了。
式127炮在換裝了近炸引信炮彈后,高雄號在相對和平的南海應該還能支撐,何況它還加裝了48門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在去除了日本人讓人吐槽不止的25毫米彈匣式高射炮后,缺口的重量由取消的主炮重量來填補,連高近10層樓高的艦橋也削去了兩層,高雄號的超重現象要好多了,隨之重心下移,減少壓艙水,航速和機動性重新提了上來。
李衡還干脆利落地直接取消了重巡上的魚雷系統,又多出了二三多百噸的重量和上甲板大面積的空間可以調整利用。
“什么時代了,還想著用重巡發射魚雷來近距離拼刺刀?靠得那么近不怕被人集火,難道還不怕魚雷殉爆?”李衡吐槽的不止日本人的重巡,歐根親王號上也帶著魚雷發射器,英國人不少重巡上也有這些危險的家伙,只是在戰爭中陸續拆除了一部分。
以后隨著導彈和雷達的發展,以及戰機在海洋上空的飛舞,重巡想靠近發射魚雷是幾乎不可能了,這樣的危險品留著還容易殉爆,倒不如取消。下一步,包括輕巡的魚雷都要取消了。以后會加大驅逐艦和潛艇的魚雷裝備,尤其是潛艇。加上空中魚雷機,先鋒軍要發展的是艦隊體系作戰,而不是靠一兩艘艦單打獨斗。
艦載的水上飛機系統也拆了一條彈射器。各國戰機越來越強,甚至噴氣式戰機也陸續出現后,艦載水上飛機的生存力越來越弱,雷達技術的發展也替代了它的一部分作用。
先鋒軍三五年內是不會走向大洋的,靠近陸地和島嶼,陸基偵察機的效果會更強,天城號航母的投入使用,也使得艦隊偵查范圍進一步擴大,艦載水上飛機越來越雞肋,李衡打算用正在研制的直升機將之替代。
整個改進計劃可能需要十年,就連這已經投入使用的3艘巡洋艦,也計劃用3年的時間來慢慢改裝。
先鋒軍的工業水平制約了改裝任務的完成。
先鋒軍現在工業水平有限,到處都需要工業人才,造船廠聚集的大量熟練技工是很多地方稀缺的,更何況改裝的費用同樣擠占了其他費用開支。
不包括那些搶來的機器設備的投入,這兩年為了打撈修復那些戰艦,先鋒軍累計投入了1.2億美元。
這不止葉關一個人牢騷,早已經引來很多的人不滿。
天城號的修復,葉關一百個贊成,就算天城號服役后不歸空軍管,他也不是戈胖子那么自私,畢竟后世每個華夏軍迷心中都有個航母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