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面不出問題,最后只剩下島嶼形成時的漏洞了。
“有時候地震和風浪也能造島。那些巨浪卷著巨石和泥沙堆積成島也很正常,就算以后別人在島上勘探,也不能就說我們偽造。”葉關有些不以為然。
在當初造島過程中,已經很小心了,為了擔心一些現代化的材料,比如塑料等時代特色特別明顯的物品夾雜其中,被深埋其中,成為以后不利的證據,早在行動開始時,就特別強調了這一點。就連行動人員的服裝也是用了當地人傳統服飾,這樣不小心的磨損和夾雜還能說得過去。
建起島嶼后,這里必然成為先鋒軍的軍事禁區,根本不可能讓別人來勘探什么地形,就算自己人來也得需要足夠的保密等級。
“有備無患,無論怎么樣,盡量做得更完美。”趙易道,“造島計劃不要停止,要移植珊瑚,波斯灣的珊瑚不少,不僅可以加固島嶼,還能慢慢抹除人工的痕跡。這一片地區礁盤有一平方公里,足夠我們慢慢改造。只要獲得了認可,接下來我們大肆造人工島,也就不引人注意了。”
波斯灣的珊瑚不少,就算后世海水污染,還有大量的珊瑚。這個時候的波斯灣中,珊瑚更容易培養,它們也是那些匆匆搭建起來的海底巖石最好的粘結劑和保護圈,可以防止人造島被風浪摧毀。
后世中東的巨豪們花費巨資建的人工島就飽受海洋的沉浸,被風浪一點點的侵蝕。
別看這座人造小島還有一百平方,或許幾次大風浪可能就消失無蹤。
在海上經常出現因為地震和風浪新造出來的島嶼,大的可能有幾十平方公里,一樣在短短十幾年甚至幾年內就重新被海洋沖刷沒了的。
珊瑚有很好的抗風浪本領,沉積出來的珊瑚礁又是絕佳的天然造島利器,時間一長就算沒有島嶼也能造出被世人認可的天然島嶼來。
在三巨頭的推動下,早在二戰結束前就建起了珊瑚研究所,其中核心項目之一就是研究珊瑚快速生長的條件。
“我記得看過一本科學雜志,微弱的電流能刺激珊瑚生長。”李衡盡自己的力量提供一些參考。
“這靠不靠譜呀?”葉關表示懷疑,后世信息太雜,沒經過試驗很難說有效,“不過我聽我一哥們說過,他喜歡玩海缸,要促進珊瑚快速生長,得提升酸堿度,補充重碳酸鹽。”
“科學試驗嘛,起碼有了個方向,都試一下,多管齊下。”趙易對珊瑚研究所的投入不少,不止在本土建立研究點,還在波斯灣上直接建立了一個考察站。
趙易的多管齊下也不止是培養活珊瑚,還直接移植附近的珊瑚群,就連死珊瑚也不放過,這也是建島和搭建生態圈的好材料。時間一長,整個生態體系建起來,很多人工營造的痕跡就被抹去,成為良性循環的天然島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