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比趙飛虎想象的更加夸張。
此時在數千公里之外的長-冶收到了南洋直接轉送來的膠卷。
膠卷由兩人分別攜帶而來,從南洋購買的那一套洗印設備也被搬到了長-冶這個黃巖洞兵工廠搬遷后的華北最大兵工廠的所在地。
相關人員在接收到了電臺密碼解密了一段信息后,加上沖洗出來的膠卷的內容,才拼湊出了一套半自動步槍的生產工藝流程。
“這是我們自行研制的半自動步槍。”上邊給出的答案就是如此,最多透露了一個“參考”的詞眼。
對長-冶兵工廠的那些技術人員來說,參考的對象有些熟悉,蘇俄的sks半自動步槍和先鋒軍的44式自動步槍都有可能,也比較相近。
去年就有人指出蘇俄人參考了先鋒軍的44式自動步槍,造出了7.62毫米的自動步槍。
ak47提前出世,只是被人指責參考,才促使蘇俄多了一輪其他自動步槍的篩選,但最終卻還是ak47獲勝,在今年1月份定型,并開始生產。
現在陜北和蘇俄往來密切,倒是有人見識了解過這種槍。
輕武器的外形和一些參數很難保密,但陜北此時就算有一支槍參考,缺少相關材料和零件的制造工藝基礎,也難以仿造成功。自動步槍對槍管等零件要求更高,就算外表尺寸一樣,在連續射擊下打不了多少強或許槍管就廢了。缺少大工業基礎,手工作坊式的造出那點槍的產量,對華夏大軍來說,簡直就是滄海一粟,起不了多少作用。
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現在的華夏也用不起自動步槍。沒有仿造計劃,也就僅僅限于了解,包括從南洋那邊流傳出來的44式自動步槍。就連老蔣那邊也沒有仿造的,太浪費子彈了。
半自動步槍才是很多華夏人打算仿造的對象,這款半自動來的很及時。
“要吃透這一款步槍,生產先不著急。有半年的時間進行測試,要到明年才會定型。”上邊的意思并不急著生產推廣,現在吃緊的不是步槍,而是子彈。
上邊正在和蘇俄商談,引進一套7.6239毫米規格的中間威力步槍子彈生產線,東北那邊還在擴張軍工廠的生產力。
在形成自己生產規模前,這款半自動步槍不易匆匆推廣。
甚至為了掩蓋這款半自動步槍的來源,這款槍打算先鋒軍的47式半自動裝備一段時間后才開始對外公布,就連型號也定為了48式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