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獨成一體的軍情局,掌握在趙易手中。
三大情報機構并不是完全各自關起門來,互不轄統,據說安局中,李總理主要負責統計工作,調查工作的大頭還是趙主席在操作。
劉公梁一直負責西方情報,被劃歸為葉關手下,有時也為軍情局服務。
東聯國中情局一開始是以馬六甲為界劃分出了三大區,分別是西方區、東方區和南方區。
隨著新情報人員成長起來,據說內部也要進行改革,進一步扁平化管理,細分出了西歐區、東歐區,北美區、華夏區和拉丁美洲區、印度區、中東區、非洲區、澳洲區等。
他在先鋒軍的情報界中,和杜興武一樣是可列入18人團的老資格,但先鋒軍發展迅速,很多來自華夏和當地新成長起來的人才不斷崛起,基礎薄弱的他自覺有些吃力。
為了在接下來的情報機構改革中能不落伍,劉公梁這一次印度計劃可謂是盡心盡力。
聽著西遷計劃已經開始良性循環,葉關也不由松了口氣。
當初先鋒軍勢力踏入恒河流域,可是他一力主推,李衡可是主張止步緬印邊界,就是擔心難以消化,讓先鋒軍長期在此陷入混亂,不斷削弱力量,影響到東南亞核心區的穩定,甚至會更糟糕。連趙易一開始也是求穩的,日本人西進后才有了后續的一系列變化。
“不要怕花錢,繼續擴大影響,在印度初建國的時候,對地方控制不嚴格,更容易實施西遷計劃。還有孟加拉,需要加爾各答周邊地區吸引足夠的人員。”葉關點頭道。
“我們在蘭契又新開了3個大型煤礦,需要大量的人員,在不考慮利潤的情況下,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劉公梁忙回應道。
“現在不是考慮利潤的時候,所產生的利潤都就地返還,改善移民的生活,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葉關斷然道。
這樣大規模的移民活動不投入巨資拖累本土經濟就算不錯了,就像耕地,沒有那些免租免息,根本沒有誘惑力。
那些產業也不指望一開始的利潤,解決了西遷移民問題,剩下的羊毛也養好了,那時候再剪羊毛也不晚。
“這些煤礦鐵礦現在還能給我們國內的經濟發展提供大量廉價資源,這已經是大功一件了。”葉關哈哈一笑道。現在的這些舉措一石三鳥,還奢求什么?
就目前的一些人來看,短時間內這些舉措還是雙贏的。
印度政客們贏得了名聲,那些貧民贏得了讓絕望的生活多喘息幾年的機會,印度有了更多更集中的人口力量,還賺到了更多的稅收。而先鋒軍贏得了未來的和平。
和平是力量均衡下的妥協,后世打破這種平衡的代價太大了,不值得動手,但現在卻意味著機遇。
天予取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