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一聲蒸汽長笛在加爾各答港響起,一艘萬噸巨輪的身影緩緩駛來。
對于這座印度地區最大的城市,繁忙的港口內,這樣的場景很平常。雖然胡格里斯河航道的泥沙沉積的沙灘越來越多,阻塞航道,讓萬噸以上巨輪進入港口越來越困難,卻擋不住加爾各答蘊含的種種商機。
利益是困難擋不住的。
“來了,是我們的船。”馮如山回頭大喊了一聲,身后的碼頭上立即沸沸揚揚,更加忙碌了起來。
整個碼頭都被先鋒軍麾下的白手套掌控了,日本人攻占加爾各答后重新洗牌,讓先鋒軍有了從那些傳統勢力手中拿下碼頭的機會。雖然只有一座,在整個加爾各答港口,也是極為顯赫。
靠向碼頭的巨輪也很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船是眾人都熟悉了的勝利輪,二戰時就見多了的,但桅桿上飄著的紅色旗幟卻代表著特殊的含義。
這是東聯國的船,不能輕易招惹。
那些想趁亂在碼頭上和船上找事的人最后要么跑路,要么消失,連海上想對東聯國船只下手的海盜都被直接滅了3支。
后世的海盜難剿除了背后各方勢力扶持外,海盜和普通平民摻雜在一起也是難以下手的一個原因。但現在這幾支海盜還沒強大勢力來扶持,也沒有大規模展開寓盜于民的戰術,對海盜的一些手段也沒有一些人-權圣母跳出來嚷嚷,殺雞駭猴的手段總是容易些。
巨輪越靠越近,已經模糊可看到船舷上的幾個暗紅色的漢字。
“是譚江號。”碼頭上有人高呼道。
碼頭上一陣歡呼。
先鋒軍的萬噸貨輪以華夏國內的河流為名,每一條商船都是一條流淌著財富的河流,也是跨越大洋連接其他地方的紐帶。
印度華人中以粵省四邑做木工的數量最多,他們建造了印度很多港口碼頭,在加爾各答港口華人勢力中最大。先鋒軍往返印度的萬噸輪中有西江號和譚江號,讓他們見了更加親切。
“這個碼頭還是太小了,要是哈爾迪亞新港區建好,西江號和譚江號就能同時停靠了,或許還能看到其他家鄉河流的名字。”馮如山心道。
目前這座碼頭是日本人在這里時新建的,匆匆建造的規模有些小。加爾各答舊港本身就受到了河港的天然限制,萬噸輪進出困難。
未來和加爾各答的交流會越來越多,先鋒軍干脆把后世加爾各答的新港位置給圈定了,暗中推動著當地政府開設新港,并進行了部分投資。正在規劃中的新港有兩座碼頭都是先鋒軍白手套的。
以后先鋒軍需要的碼頭會越來越多,單單加爾各答航線上,先鋒軍就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入十幾艘萬噸輪。
先鋒軍一直都在購買美國人處理的自由輪和勝利輪。
這些戰時急就建成的貨船,很多人都不看好它的質量。在危險的歐洲航線上,面對德國群狼,很多船本來就是打算一次性的,美國人也不指望它的質量有多好。
但誰也沒想到,這些創造了24天下水,10天舾裝奇跡的自由輪竟然很抗造,一些自由輪竟然用到了七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