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億美元的內外債,每年支付利息就得差不多3億美元,每年二百多萬軍隊的軍費開支、華人圈的福利待遇支出、教育衛生的正常運作支出就早已經超出了當年財政收入,現在已經在吃老本了,更何況工業基礎建設的大投入。
多20億的純債務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很長時間內還看不到效益。
“我們的石油又不能外銷,在中東那么惡劣的條件下,我們開采的成本將大大提升,現在國內的石油儲量也能滿足需求,加上運輸成本也不比中東那邊高多少。十年八年的用不著那邊的石油,只能花20億美元當個戰略儲備用,在用錢如此緊張的現在,太不劃算了。”李衡道。
現在加里曼丹的油田被先鋒軍控制著,雖然股權大部分還在英荷手中,油田還在恢復生產,但去年年產量也達到了150百萬噸,加上60萬噸美國進口油料,也足夠先鋒軍現在使用了。
隨著加里曼丹石油逐漸控制在先鋒軍手中,加大產量,以及陸地上的石油,過千萬噸沒問題,也能滿足先鋒軍未來十年的應用,根本不需要急著開發中東油田。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中東部落各方面意識在逐漸增強,隨著中東各國獨立,石油經濟好轉,很難再有土地流出。隨著電氣化進程,石油替代煤炭成為能源主流,中東石油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我們以后想在中東插手油田都難,更不用說大布爾干這樣的超級大油田了。這樣可用百年的大油田,絕不可錯過。20億美元其實也不算什么,憑著我們未來那么多見識,還怕賺不到這些錢?不能賣石油,我們不會賣石化產品?”葉關這么一說,倒是讓李衡不再反對了。
雖然三人對石油化工了解都不多,但后世見多了石油化工產品,這里邊的利潤比賣石油高多了,足以填補上20億美元的窟窿。
“老三,多壓下點價格來!”最后李衡還是叮囑了一句。
“要壓低英國人的報價,我們是不是主動壓一壓油價?”葉關轉問向趙易道。
關于大布爾干油田周邊地區的談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現在油價在不斷抬升。
二戰后汽車和工業能源轉型的美國對石油的需求,讓曾經世界第一產油國的美國本土產量漸漸跟不上了。接下來歐洲經濟開始復蘇也讓石油持續的供不應求,這些都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內石油價格被人看好。
趙易電腦資料中有百年石油的相關文章,上邊的圖表顯示這一兩年油價都在漲,要一直漲到超過2美元一桶。這顯然對談判不利。
“這國際油價也是我們現在的小身板能壓住的?”趙易不由好笑道。
能源巨頭不只是能源巨頭,他們是華盛頓和倫敦背后的主要推手之一,左右著世界霸主和前霸主的炮口所向,豈是現在的先鋒軍能輕易對抗的?
“我們只是影響。”葉關擺擺手道,“不是影響世界,只需要影響英美對我們和中東的印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