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那些公司沒有整合起來,中東石油這么一大塊肥肉不敢輕易拋出去呀!”沒把握的事情,趙易不敢輕易冒險。
一個油田就牽扯到數億美元甚至更多,其中蘊含的巨大利益絕對會讓資本瘋狂。
一旦暴露,先鋒軍明面上拿著的少了還好點,拿的多了,就要分出一部分利益去交保護費了。
就算是掛在美國本土的那些公司也一樣,資本從來就不是敵我分明的,就算是親的,一不小心也容易被那些資本巨鱷吞得連渣也不剩。
從二戰起,先鋒軍就在美國開各類公司,大多數都借著二戰機會發了一筆,不斷壯大,但那身軀比起老牌的資本巨鱷們差遠了。
時不待我,趙易只能玩起了資本整合。
就像石油公司,先鋒軍在美國通過各種手段擁有了明里暗里的8家,其中包括2家專門用來掩飾股權的皮包公司。
這已經是這幾年發展留下來的,包括那些被吞并和臨時的皮包公司,先鋒軍僅僅在美國創建的石油公司就有27家。
標準石油被分解后的那三十多家石油公司依然占著美國90%以上的煉油和輸油能力,但美國還有大量的大大小小的石油公司擠占了剩下的份額,以及另外四分之三的石油產量。
不斷有新的石油公司建立,也不斷有石油公司倒下。
先鋒軍就徹底控股了其中兩家。
借助美國人向外的擴張,尤其是和美隊拉上了關系,才讓2家石油公司擠進了中東。
接下來,先鋒軍需要一系列破產重組收購吞并的操控,充分利用股權游戲規則,既要甩脫保護傘的股權占比包袱,省去以后的巨額紅利支出,又能維系住關系網,增加新的保護傘,徹底在中東和美國站穩腳跟。
在最終計劃中,其中一家叫做黑金的石油公司將統合先鋒軍在美石油公司的6家,再統合2家先鋒軍注冊在英國的石油公司,并最終把資本擴張到一億美元,整合出一張足夠大的關系網,至少在石油巨鱷中有了點自保之力,這樣才能保住先鋒軍在中東的部分權益。
隨著美國加快在中東的石油開發,這個整合的速度也需要加快了。
中東的那些油田總要被開發出來,這意味著巨大的資金流,甚至可以輕松解決購買大布爾干的那20億美元的問題。
“一些經濟條件可以讓步,只要我們拿到了那些地的主權就足夠了。哪怕我們現在吃虧,甚至被人驅逐,只要站住了這個大義,等以后我們實力強大了,就能有辦法奪回來,否則連插手的名義的都容易被人詬病。”趙易最終還是決定了要拿下大布爾干油田和那三千多平方公里土地。
以他們三人未來的眼界,20億美元就算丟了也可以再賺回來,但這樣可拿到地的機會真不多。
也就二戰剛結束殖民地崩塌的這時候還有點機會,以后等到各方勢力劃分完畢,誰還會賣土地主權?
薩巴赫家族也不想賣地,被人詬病,但他們卻說了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