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聯國的煤礦現在大約有103處,多基本上都是一些中小煤礦,大型煤礦只有2處,最大的萬象附近的煤礦集團去年年產量大約是150萬噸,曼德勒那邊的煤礦集團去年產量也只有125萬噸。47年上半年,東聯國煤炭開采量才剛剛超過了八百萬噸,今年他們的目標好像是1500萬噸。”這些資料都在先鋒軍的工作報告中,只要注意收集都能輕松找到。
里邊或許有水分,但英國人并不在意。
這點產量還不如英國19世紀中期的年產量的四分之一。
“他們得到了一部分德國人的采煤機械,但他們顯然缺少足夠多的煤炭資源。他們公布的煤炭資源儲量似乎也并不多,好像只有十幾億噸。”這些儲量看上去不少,但和英國人一比就不多了。英國人一戰前的煤炭年產量就已經近3億噸。
實際上,東聯國領土上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地方,比如越北和加里曼丹島上還都沒有大規模開發。目前的被探明的煤炭儲量確實不多,而且比較分散。
“要是沒有石油,恐怕他們就要燒木頭了。我忘了,先鋒軍那邊木頭確實不少。”蒙巴頓聳了聳肩膀道。
“他們真的燒木頭。先鋒軍采用了那種有些原始的蒸汽機,可以燒木頭。我記得戰前曾經有一名倫敦來的記者計算過,先鋒軍在去年大約燒了相當于一百萬英畝林地的木頭,換算成煤炭大約有一百萬噸。”旁邊人也隨著捧笑道。
先鋒軍當然不會直接燒樹林。
來自華夏的移民們已經習慣了節儉,哪怕是開荒也不像土著部落那樣直接用火燒,而是砍伐樹木后分門別類,燒的是那些殘枝朽木。成材之木還有各種用途,就算不運出去,在開荒區域也能蓋房子、打家具。在開墾了數千年的華夏土地上,已經少有這么豐富的木料。
“先鋒軍的缺口會從附近進口,今年他們從印度進口的煤炭估計也會超過一百萬噸。”蒙巴頓身旁的人也不全是拍馬溜須之輩。
照現實中往返印度和東聯國海上運輸的發展,這個數值并不夸張。
“這些煤炭還是少了點,聽說先鋒軍今年要實現百億千瓦時的目標。”蒙巴頓冷哼了一句。
就算先鋒軍有了一部分德國人的發電設備,按照他們現在的平均標準耗煤量,一千多萬噸煤炭全部用來發電,還能勉強完成百億度電所需要的消耗,但這個蒸汽機是主流的時代,動力消耗煤炭占了很大一部分,還有鋼鐵用的焦炭,先鋒軍還建起了煤化工體系,也是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的。
根據先鋒軍公布出來的工業計劃,發電用煤炭的數量占三分一就不錯了,根本實現不了這個目標。
“百億千瓦時的目標,他們計劃要在后年年底完成的。”總有人耿直的說話一點都不配合,“他們煤炭雖然少一些,但他們的水電增長很快,我估計按照現在的發展,他們后年會完成的。”
眾所周知,先鋒軍一直在推動水電發展。
尤其是小水電。
先鋒軍的開荒范圍不斷擴大,一大助力是燒木頭的鍋駝機,另一大助力就是小水電,或者說1百千瓦以下的微型水電。
沿用了部分后世的標準,先鋒軍的小水電標準是一千千瓦到一萬千瓦,1百千瓦到一千千瓦的算小小水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