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侯總工。”李衡想起了一件事,直接說道,“你的檔案資料需要整理一下,院士評選要開始了。”
“我,院士?”侯德榜有些吃驚。
先鋒軍要建立科學院的消息,他早就知道了。
從年初就有消息透漏出來。
“我們需要比國內搶先一步了,才能留住人才。”東聯國建國前,趙易就提出了建立科學院的建議。
他說的國內是指華夏,華夏此時有中央研究院,名譽會員也就相當于院士,正規的院士還要等到48年才選舉產生。
東聯國建國后,就直接建起了國家自然科學院、國家社會科學院和國家工程院,但同樣沒有院士。
東聯國高級人才稀缺,寥寥幾人就稱院士,無疑會讓人懷疑其中的水分。
院士一般都是終身制,為了以后方便調整,不至于拉低整體水平,三巨頭選擇了暫時擱置。
這科學院的人員分級其實也按照了先鋒軍推行的九級分等制。
在建國前,三巨頭就在討論以后的等級制度。
等級制度無處不在,并不意味著在法律面前平等就不存在分等級。
平等不是平均,還需要公平。現代社會除了在法律面前人人權利和義務需要保持一樣外,其他很多方面還是需要等級來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行秩序。
比如,資歷本身就是需要表現出其中的時間成本和人際成本,才能更加公平。
多了十年苦讀上大學,結果工資和其他方面的起點和小學生一樣,就沒法吸引人去上進了。國家正能量的導向也需要拉開等級。
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才職業等級就是重中之重。
不同于先鋒軍福利主要是為了全民福利,等級才分為七檔,人才等級需要更加細分,才劃分為了九級。
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從一級最低,一直到最高的九級。
有人還拿古代九品制做對比,分出來初中高三級,每級分三等。
一二三級是初級人才,四五六是中級,七是高級。
但現實中卻也有差異,各級又有很多種說法。
比如,一級被人稱為入門級,數量稀少的六級就有人稱為高級了,屈指可數的九級被人稱為大師級。
這個九級分制正在被引入各個行業,也被擴大為更多的領域,連學生也被人分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