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侯總師,可不要忘了提交檔案呀!”臨走時,李衡又一次爽朗地笑道。
這一次提名院士又有不同了。
之前身為總工程師的侯德榜只能被提名為外籍院士和榮譽院士,現在卻已經算是正式的院士了。李衡決定回去就推動侯德榜的新身份,憑著他的功績已經可以提升等級到八級,也足以成為一名正式的工程院院士。
……
“我留在東聯國干什么?這里適合產小麥的地方太少,要研究小麥,還是得留在國內。”金善寶對李衡半開玩笑提出的改國籍的事卻是拒絕了。
類似沒有加入東聯國依舊和先鋒軍合作的大牛不少,在李衡這一輪推動下,有人答應了,有人沒有。
這無關個人品德,若不是李衡答應他們繼續保留華夏國籍,很多人是不愿加入東聯國國籍的。華夏再破舊,根在那里,依舊讓人牽掛。保留華夏國籍,雖然現在沒了選舉權等一些政治權利,他們還是抱著一份希望。
若不是有其他選擇,金善寶還是愿意留在各種實驗環境更好的東聯國。
但前幾年起,他就接觸到了更多的紅色人物,覺得就小麥而言還是留在華夏有更廣闊的研究天地。
“東聯國畢竟不是小麥的主產地,種植條件也受到限制,只能當做有益的補充,很難當做主糧來種植。你們不是早就招攬了一批小麥技術人員了嗎?我可是知道莊巧生小時候在南洋長大,可能會留下來。還有沈所長不也留下來了?”金善寶所說的沈所長是指華夏國內的中央農業實驗所的所長沈宗汗。
沈宗汗的妻子沈驪英是這個時代少有的女性高級科技工作者,她選育了多種小麥新品種推廣到了淮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只可惜41年就因病去世了。
不過沈宗汗也算是牛人,雖然他現在的家族和地位還達不到讓他兒子成為灣灣四公子的地步,不過學術成就也是令人矚目。
47年華夏經濟更加艱難,在法幣跳水式貶值風潮下,大量的官員的工資連全家的糊口都難,中農所這樣的機構早就陷入了停頓,勉強維持。他現在不過是個技術中層官僚,就算換個工作,在農林部這樣的清水衙門也難討好。在先鋒軍的拉攏下,終于成了農業部的副部級高官。
“現在選用菲律賓紅粒小麥產量不足,以后還要考慮范圍更廣的地區在旱季,小麥可以和水稻輪種,這樣還能減少水稻疾病。”他就是研究小麥的,比起灣灣來,自有用武之地。
先鋒軍的移民中很多是北方移民,主食還是面食,只依賴進口容易被人卡脖子,在北方地區種植小麥的規劃早就開始了。
對金善寶的拒絕,李衡也不勉強,就連他老師鄒秉文加入了東聯國的事也沒提。
“雖然我們以后會給國內提供大量的技術研究資料,但還是需要有人去實際研究和完善。有些不適合我們發展研究的人才還需要留給國內。”趙易對這個問題早就打了預防針,“我們現在搶人才,不是跟國內搶,而是要把矛頭對準老蔣。有些人是為了鉆營和地位跟著老蔣,有些人才只是太過保守,看不清老蔣的局限性。
還有人以后干脆去了國外。雖然其中有人是貪慕國外的條件好,但有些人也是對國內絕望了,沒了選擇,才遠走他鄉。
現在我們的出現就是給他們多一個選擇。可能生活條件不如國外,但我們盡量營造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他們只需要留下一顆愛國的心就夠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