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三巨頭耍陰謀過多,突破底線,下邊有樣學樣還不知道要歪到哪里去。樹立一定善惡的規則,劃出底線,才能制約龐大的國家力量。三巨頭現在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按照喜好來,很多方面都已經開始克制了。比如葉關的花花生活。
“我明白,就是那些起來反抗的老百姓,我們不是也給他們留出了后路。別看給他們安排的遷移地點有些荒涼,可是有油田,石油收入足以讓他們生活有保障。單純從生活來考慮,可比他們現在的日子要強。”葉關點了點頭。
蘇門答臘島新發現的石油和煤炭資源基本都掌控在先鋒軍手中,但這筆資金并沒有抽調會東聯國,而是用之于民,也就是那些轉移過來的土著移民。除了以此吸引土著移民外,還有一點補償的意思。
仇恨肯定是種下了,但三巨頭只求一個心安。
“現在我們有能力,最好現在解決這個問題。若是一時心軟,等到華人和當地居民的矛盾激化,雙方數量相近,又有外國各方勢力插手,恐怕那是無休止的流血。長痛不如短痛,還不如及早處理。”這個道理三人都明白,就算一時流血,也堅決執行遷移政策。
……
一場聲勢浩大的動蕩從臘月三十開始一直持續到了出正月。
連美國人也有些著急了,一個勁的催促先鋒軍清繳內部的赤潮。
英法也明白如何選擇。雖然被先鋒軍擠出東南亞,但起碼先鋒軍給他們留下了商業貿易的通道,但若是被蘇俄勢力占領了這里,恐怕不止是失去這里,還會極大的壯大對手實力,讓他們在歐洲更加頭疼。
英法很快收回了對當地人的支持和背后的一些小動作,甚至在一些問題上向先鋒軍妥協,比如在動蕩中被洗掠的西方私人不動產的歸屬問題,只要認可賠償可以被先鋒軍收回那些土地的產權。
到了臘月底,先鋒軍大軍從駐守防御的城市和城鎮中席卷而出,除了恒河地區還保持著低烈度的動蕩外,其他地方僅僅不到一周就平息了下來。
組織動蕩的大量的殘余人員主動撤離了東聯國,撤向臨近的蘇門答臘島以及恒河以西。
另有大量涉及到的人員被審判,流放到了蘇門答臘島和菲律賓礦場去。
一些工業和交通規劃地圖上被阻斷的點第一次升起了東聯國國旗。
當看著12黃星紅旗四處飄揚,很多人才一下子明悟,這么一場動蕩下來,除了華夏移民受到了些影響,在之后的三個月內人數都減少了一半外,先鋒軍并沒有損失什么,反而好像還撿到了便宜。
國內那些變動,明眼人都能看清。其中也不乏陰謀論的猜測,但那場動蕩的推動者卻是蘇俄人,背后還有英法在煽風點火,實在是歸罪不到先鋒軍,順水推舟的招數才不過是一個正常的反映而已。
“他們真是好運氣。”就連美蘇和英法各勢力也不得不感嘆一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