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成本太高了些。”趙易感嘆道。
這寬軌鐵路的成本他審核過,雖然對成本高早有預料,但入眼那天文數字時,還是嚇了一跳。
“這是算入了研制成本的,而且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建設,成本自然高了些。”李衡也有些不自然地訥訥道。
一條寬軌鐵路建造下來,已經大大超出了預算,比四條普通鐵路的成本還要高。
“等產量上來了,平均建設成本會大大降低,最多也只是普通鐵路成本兩倍多點。”看著葉關似笑非笑的翹起嘴角,李衡急忙辯解道,“別看和建兩條普通鐵路成本差不多,但運行起來卻比兩條鐵路強多了。兩條鐵路能干的活,一條寬軌也能干。一條寬軌能干的活,兩條普通鐵路卻不一定能完成。而且考慮到土地成本和人力運營成本,還是寬軌更便宜實惠。無論是運貨還是運人,這么一條寬軌三倍于普通鐵路不成問題。”
“我知道!”趙易微笑著虛摁了摁雙手道,“我的意思是,我們新換了標準,要健全這么一個體系,需要慢慢經營,或許百年立基都不為過。這意味著我們每年投在寬軌上的資金和精力有限,不能急于求成,拖累其他行業的發展。”
“我明白,現在米軌和標準軌照常在維護發展,不會因為寬軌而減緩,交通總歸是為社會發展而服務的。”李衡點了點頭。
他也明白寬軌的缺點,不說別的,單純東南亞的地形就對寬軌有很大影響。寬軌更適合平原地區,比如歐洲和華夏遼闊的平原,或者西伯利亞平原上。而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和經濟性的考慮,架橋和鉆山洞的費用太高,山地間需要借助地勢來規劃鐵路線路,盤山鐵路很正常,在山間蜿蜒盤旋就需要考慮最小的轉彎半徑,無疑米軌更具優勢。
至少在先鋒軍有實力大規模架橋和挖洞前,還是需要依靠米軌鐵路系統來維持交通運營。
先鋒軍畢竟實力有限,不可能把資源都集中在寬軌上,能五十年內建起寬軌體系,李衡就已經很滿意了。這畢竟是為未來打好的基礎,而不是現在。
“我們栽樹,后人乘涼。等以后進入太空時代,我們的寬軌絕對比外國人的馬屁股要更有發展優勢。”葉關也呵呵笑道。
“寬軌和標準軌的過渡方面還要協調好,畢竟以后還要考慮到和華夏的接軌。”趙易不在多提,只是提醒了一下。
“嗯,套軌運行良好。”李衡應道。
很多地方米軌還在用,但已經向標準軌和寬軌轉換。那些山區暫時沒條件發展寬軌,還是可以改為標準軌。而寬軌一開始就是相當于兩套標準軌,在寬軌中間加一根鐵軌,左右兩邊都可以行駛標準軌列車,也可利用左右站臺,這樣的套軌方式可以和標準軌體系兼容。畢竟一套新標準憑空出現,就算再好,也難以流行,在兼容原標準軌的基礎上才容易推廣。
后世華夏有了高鐵,有了大飛機等方案,已經不需要寬軌,或者說改造為寬軌的成本太過高昂。
不止要改造本國鐵路系統,還要為考慮如何布局全球,在原來世界主流的標準軌基礎上提升性能的高鐵方案會更合適,技術更先進的磁懸浮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法兼容原軌道標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