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頭根本不敢在這上邊硬抗,只會利用自己的優勢多掌握一點主動權。
比如在稻米市場上,就算美國人手中沒有多少底牌,也照樣向先鋒軍伸手。
在糧食是世界緊俏戰略物資的當下,統合了暹羅、緬甸和越南等傳統稻米出口大國的東聯國自建國以來已經連續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稻米出口國。
也只是稻米,西方主流的糧食是小麥,無論是美國,還是英法殖民地,亦或者歐洲本土,糧食爭奪的重心還是在小麥上。
就算他們把稻米放到了和玉米等一樣的此等地位上,也不影響部分地區稻米是主食的理念。
但在此時國際糧食交易有限的情況下,先鋒軍大量向國際市場售出的稻米就容易影響國際市場上小麥的價格。
一些精明的華夏商人已經早就開始進口東聯國稻米而出口本國產小麥了,甚至先鋒軍都有這樣的手段,只是目標挪到了印度等國。
為了賺取小麥的最大利潤,美國的大農場主們已經開始推動議員們影響先鋒軍的稻米生意了。
另一項被美國資本巨頭很不滿的東南亞傳統礦產-錫礦。
絕大部分經濟作物,美國人還沒那么多的不滿。橡膠先鋒軍已經做了退讓,其他熱帶經濟作物,美國人自有一個拉丁美洲后院可以依賴。這種就近交通和成本優勢,反而不需要太在意東聯國。
就像香蕉,美國上層并沒有插手太多。
但錫礦卻在別的地方難有替代品。
此時世界錫產量主要集中在東聯國。
華夏也是傳統錫出口大國,但現在也被先鋒軍掌控了大半。
華夏和先鋒軍巨大的貿易逆差的以貨易貨填補中,這兩年很大一部分是由錫礦填補的。在去年出口向東聯的錫礦石就錫金屬量而論就超過1萬噸。
之前東南亞出產了近世界一般的錫礦砂,先鋒軍充分利用起了這個優勢,擴大了錫金屬的冶煉規模,并提高了冶煉技術,錫礦砂基本能做到自產自銷。
三巨頭早早就在錫這個優勢項目上布局,未來東聯國和華夏聯手完全可以操控國際市場。
現在先鋒軍已經在玻利維亞滲透錫礦,目前已經控制了四分之一的產量,再加上在尼日利亞和剛果金的一系列布局,已經影響了國際錫價。
之前東南亞地區產錫礦砂按照金屬錫含量算,早已經超過14萬噸,只是日本人的侵略讓錫礦砂產量降了下來。就算二戰后也沒有恢復以前的最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