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老把式不如新把式了!”韓老帽纏起了煙斗,一邊慢慢塞入扎著武裝帶的腰里,一邊長嘆一聲。
“老帽,啥新把式?”旁邊的徐老頭莫名其妙。
韓老帽摘下頭頂的軍帽,露出已經禿了大半的花白腦袋,使勁撓了撓,才扣上軍帽,下巴翹起,朝著銀幕努了努。
徐老頭愣了半響,才明白過來是電影里剛播放不久農業知識。雖然才二十分鐘,卻講的很詳細,一些方法也跟國內種田方式不一樣,起碼和韓老帽這個種田老把式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別。
“俺在家里時,一畝地能收三四百斤麥子。”對別人的質疑,韓老帽常常端正了帽子和別人吵幾句。
韓老帽戴帽子已經三十多年了,他爹臨死前就只給他留了個狗皮帽子,那是和他一起長大的家里那條大黑狗死后留下的半張狗皮做的,另外半張狗皮被逃荒時設卡的軍爺拿走了。那頂帽子他戴了二十多年,毛都掉禿嚕了,皮子也破損的沒法補了,最后只能湊成半只手套。
接下來這些年,韓老帽換了好幾頂帽子,最實惠的是軍帽。國內好幾路軍隊的帽子他都戴過,有的是撿了死人的帽子戴,也被拉過壯丁真當過兵。
抗日戰爭打完,他就跑回了家鄉,但家里沒幾個親人了,眼看著國內再次動蕩,他選擇了繼續逃,想起軍隊中他們提過的先鋒軍,為了能獲得一塊一年三熟的土地,就數千里奔波,來到了東聯國。
在這里同樣沒有參軍的他,還是在農場中戴上了先鋒軍的軍帽。
絕大多數移民沒幾件好衣服,作為低保福利待遇的一項,先鋒軍三年之內可以免費提供給兩套衣服。
最方便的衣服就是軍服,有足夠的儲備還結實耐用。
“誰知道他們是不是真正的軍隊?”就算是簡化了很多配件,讓很多國外特工也看得眼暈,虛虛實實間一直猜不透先鋒軍有多少軍隊,也難以判斷先鋒軍主力所在。
或許前幾天在農場中還是一群穿軍裝的老百姓,說不定過幾天就換成了一群全副武裝的精銳士兵了。
當兵打仗超過三年的韓老帽拿起槍就能當一名民兵,他可是必須得參加民兵訓練,周圍并不安定。不過他更喜歡種地。
他自夸的沒錯,在周圍土地一般畝產一年二三百斤的情況下,他能在靠天吃飯的田里收獲三四百斤。
這是一年下來一季多的產量,種了麥子還能種點豆子紅薯什么的總產量,單純一季他自覺能種出三百斤的產量。聽聞有一年能種三季三熟的土地,他就想過,能否一畝地一年收一千斤?
“這里只種稻谷!”也有人打趣韓老帽。
“稻谷俺也會種,能收五六百斤。”韓老帽不服氣道。
稻谷收獲的比麥子更多,韓老帽種過一回,給長官種的地,辛苦了兩個月還沒有收獲就打仗離開了,也不知道產量如何。但他聽別人說過,一年能收五百斤,不妨礙多說一點。也不是吹噓,他自覺要讓他細心伺候,產量絕對要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