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看到這兩個字,誰會花錢買這么一盤白菜葉子啊?
失望之余,這顧客也沒了興趣。
拿著筷子隨意夾了一片葉子,送進嘴里。
退貨肯定是退不了的,扔了又怪浪費,好歹嘗兩口。
畢竟這是真金白銀買來的。
結果白菜葉子入口,才發現味道居然出奇的好。
“臥槽,這乾隆白菜,果然不一般哪。”
放下筷子,掏出手機。
拍照片。
拍視頻。
然后一股腦發到各個社交平臺。
“臥槽臥槽,四方面館新上的乾隆白菜,才十六元一份,真不錯誒。”
放下手機,美滋滋的再吃兩口。
這才悠哉悠哉的打開手機,看看朋友圈的點贊。
再看看群里他們質疑或者羨慕的話。
爽!
花十六塊錢就能買上一份可以結結實實裝個逼的菜品,四方面館真不錯。
回想一下第一次在四方面館吃蓑衣黃瓜的時候的情景。
覺得以后再有這種名字比較別致的菜品。
一定要第一時間嘗試。
不能被人搶了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這些圈子也因為不同的人會產生交集。
比如現在,這位顧客吃了乾隆白菜發朋友圈和群里,正好被店里另一個顧客看到。
鬼使神差的,他也點了份乾隆白菜。
跟之前那個顧客一樣,這位看到端上來一盤白菜葉子之后,也有些失望。
甚至想去群里揭露那個托兒的無恥嘴臉。
什么嘛,一盤菜葉子也敢叫乾隆白菜?
那我弄兩根蘿卜剁巴剁巴也能叫康熙蘿卜。
或者再弄一道雍正花菜。
但是想想徐拙的為人,好像不會做這種噱頭菜。
便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嘗一口。
然后……
朋友圈、群組、各種社交平臺全部發一遍。
“臥槽,四方面館新上的乾隆白菜真好吃,大家快來嘗嘗啊。”
用實際行動驗證了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這個亙古不變的定律。
就這樣,乾隆白菜的名氣在食客圈子里傳播開來。
甚至有人還生出了優越感。
“乾隆白菜吃過沒?沒吃過就甭說自己是個吃貨。我們吃貨群里天天分享這些美味。”
“什么?拉你進去?那不行,你都沒去四方面館吃過飯,怎么有資格進這么高端的群呢?”
徐拙怎么也沒想到,他只是覺得這道菜性價比比較高,所以才上了店里的菜譜。
畢竟兩塊錢的成本賣十六,百分之好幾百的利潤。
沒想到這道菜居然成了一些顧客的裝逼道具。
甚至還有顧客把蓑衣黃瓜、賽螃蟹和乾隆白菜并稱為四方面館的“裝逼三寶。”
主要是這三道菜都有很強的欺騙性。
蓑衣黃瓜就不說了,就是一根黃瓜,現在店里已經賣到三十了。
沒吃過的人見到都拍桌子喊服務員。
賽螃蟹名氣也不小,不過也就是一盤炒雞蛋而已。
跟蓑衣黃瓜一樣,這道菜也經常被沒吃過的顧客質疑。
現在又多了一道乾隆白菜。
又可以拉著朋友過來裝一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