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有這種選擇,徐拙估計是早些年中原地區的人生活貧苦,但又愛面子,所以喜歡用“大”來講排場。
吃大塊肉,喝大碗酒,住大房子,處處都要透露出“大”的豪氣,所以紅棗,自然也是越大越排場。
相對于趙金馬和馮衛國因地制宜的做法,季文軒的做法就高端了不少。
每顆大棗都是精挑細選的,個頭飽滿圓潤,色澤紅亮,沒有任何瑕疵。
而且在塞糯米面團的時候,還會用小刀把去核留下的刀口修整一下,讓刀口呈現出一種略微彎曲的弧度,這樣看上去會更像笑臉。
整個過程,處處都透露著魯菜特有的精致和細膩。
徐拙看了一會兒之后,也跟著做了起來,同時在思考著完成任務的事兒。
讓十家店上新這道菜并不難,四方酒樓、徐家酒樓、蒙古菜館、老孟自助火鍋和趙記私房菜這些店一湊,十家店是妥妥的。
至于一千人吃過這個也不難,一個半價促銷,絕對能讓任務妥妥的完成。
不過一百個人會做,這個就有點難度了,因為這不是找一百個會做的人就行了,而是要徐拙通過自己的行為,讓一百個人學會蜜汁開口笑這道甜品。
得好好琢磨一下,看到底該怎么操作才好。
雖然任務是一個月時間,但是也沒有多寬裕,因為接下來就是春節了,大家都忙著在家過年,可沒幾個人會動手做菜。
大棗全都夾上糯米面團之后,開始進行下一步煮制。
其實這一步也可以用蒸來進行,不過蒸的大棗容易裂開破皮,賣相不好,所以一般情況下,大家還是更愿意用煮的方式。
而且煮出來的紅棗水分充足,肉質細嫩,顏色紅亮,不管賣相還是口感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至于煮的時候會不會把糯米面團煮出來,這個倒不用擔心,因為糯米很黏,在煮的過程中只會更牢靠的和紅棗結合在一起,不會散落在水中。
煮的時候,三人用的方法也不一樣。
馮衛國用的是清水加白糖,紅棗冷水下鍋,一直煮到漂浮起來。
趙金馬是溫水下鍋,鍋里不放糖,甜味全部來自最后的蜜汁。
最講究的還是季文軒,先用少許水把紅糖煮開,然后倒入旁邊的溫水中,攪拌均勻后放入紅棗。
他說先把紅棗煮一下能夠讓苦味兒揮發一下,剩下的全是蔗糖的那種清甜味,然后再用紅糖水煮棗,會讓紅棗的色澤更漂亮。
紅棗到底有沒有變漂亮徐拙不知道,他只知道這種做法挺折騰人的。
魯菜就這點不好,很多菜都是為了折騰而折騰,就徐拙接觸的魯菜中,其實不少繁瑣的步驟都是可以去掉的。
鍋里的水開后,用勺子把鍋底的紅棗推一下,然后開小火讓水保持微微沸騰的狀態。
一定要小火,才能把紅棗徹底煮透,而且還能讓棗皮保持完整的形態和色澤。
趁著這個時間,三個老頭開始熬蜜汁,因為后廚灶具有限,只有大廚可以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