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十來分鐘,當鍋里的湯汁已經少得只剩下薄薄一層的時候,徐拙將切好的那些梅干菜,分出一半倒進了過來。
繼續悶煮,一直到湯汁收干時候才關火。
他拿來一個大海碗,抓了一些沒放進鍋里的梅干菜鋪在碗底。
然后小心的把肉塊從鍋里撈出來。
這個時候肉塊基本上已經熟透,從鍋里拿的時候要小心,不然那些切好的花刀很容易斷掉。
把肉塊肉皮朝下放在海碗中,然后將鍋里的梅干菜和沒放進鍋里的梅干菜摻一下,全都鋪在海碗中。
在做這一步的時候,鍋里的蔥結和八角桂皮要挑去,不然摻在梅干菜中會又苦味。
把碗里的梅干菜按壓一下,封上保鮮膜,用牙簽扎幾個小孔之后,放進蒸柜中蒸制兩個小時。
這里的操作有兩點要注意,往鍋里放梅干菜的時候不能全放進去,因為梅干菜會吸收水分,全放進去的話,等蒸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湯汁。
所以要留下一半,為的就是吸收蒸出來的湯汁。
另一點就是蒸的時候要蒙上保鮮膜,這樣肉的香味兒會進入梅干菜中,而梅干菜的香味兒則會被肉吸收。
而且密封之后,蒸柜中的蒸汽也不會進入碗中,導致湯汁變多的情況發生。
兩小時后,徐拙戴上厚手套,打開蒸柜,把里面的海碗端了出來。
撕掉最上面的那層保鮮膜,拿來一個大盤子扣在海碗上,然后雙手把著海碗和盤子,快速翻轉,讓海碗倒扣在盤子上。
輕輕拍打兩下,然后小心的把海碗拿下來。
這道鼎鼎有名的干菜燜肉就做好了。
把盤子端到外面,徐拙仔細觀察著自己的手藝,豬肉棗紅,干菜油黑,鮮香油潤,這就是干菜燜肉給徐拙的第一印象。
“紹興菜講究香酥綿糯、原湯原汁、輕油忌辣、汁味濃重,但是千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這里的輕油指的是明油要少,可不是做出來的菜干巴巴的沒有油水。”
于培庸給徐拙耐心的講解著,生怕徐拙理解錯誤。
學一道菜,不僅要學五味調和,更要懂得這道菜當地的飲食風俗,這樣在做的時候就會有所傾斜。
比如這個輕油忌辣的特點,真要把菜品做得沒有油水兒,怕是沒人會吃。
爺孫倆拿著筷子,各自夾了塊肉嘗了嘗。
豬肉入口酥糯不膩,咸鮮中略帶甜味,細品中還帶著梅干菜那種特有的香味兒,跟吃梅菜扣肉的感覺很像。
但是這道菜的肉塊可比梅菜扣肉的肉塊大,所以吃起來也比梅菜扣肉更加過癮。
嘗了這塊肉之后,徐拙放下筷子,二話不說就去廚房盛了一大碗米飯。
他不太懂怎么評價菜品的味道和口感,肚子里也沒那么多花團錦簇的話。
對于一道菜好不好吃,徐拙的定義很簡單。
能讓他有吃米飯沖動的菜,就是好菜。
比如眼前這道干菜燜肉,徐拙就覺得,沒有兩碗米飯根本剎不住車。
幸好李浩不在這兒,不然蒸柜里米飯絕對不夠吃。
說起李浩,這貨最近一直沒在群里冒過泡,難道在攢勁兒準備什么大動作不成
三更,有票嗎,,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請加qq群64737765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