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勵到手后,徐拙就開始琢磨做肘子的事兒了。
畢竟是山西有名的宴席菜,值得品嘗一下。
而且這種菜也適合在店里上新,雖然在一樓餐廳里吃飯的顧客不一定會點,但是樓上包房里的客人挺喜歡點這種硬菜的。
好吃不好吃是其次,主要是這種菜看起來很排場。
而且有些中年人吧,喝高了就喜歡嘮叨在過去在農村紅白喜事的宴席上吃的那些菜品。
有時候還特意問服務員店里有沒有那種菜。
現在,這類菜有了。
網上說,虎皮肘子是山西和天津的經典名菜,這話其實不太對。
因為虎皮肘子這道菜,全國各地幾乎哪里都有,哪怕名字變一下呢,菜品也都一模一樣。
比如湖北那道有名的虎皮蹄膀,其實就是虎皮肘子。
不過盡管全國各地哪都有虎皮肘子這道菜,成品的賣相看上去也都大同小異,但是做法卻不盡相同。
有先煮再炸的,有先炸再煮的,還有先煮再炸再煮的,甚至連先煮再炸再蒸再煮的也有
做法五花八門,什么樣的都有。
這點徐拙倒是很理解,畢竟不同地區的人,做菜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從家常菜到知名菜品全都這樣。
這次系統獎勵徐拙的做法,相對來說比較繁瑣。
正是先煮再炸再蒸再蒸這種步驟最多的做法,不過雖然步驟多,但是做出來的肘子應該還是很不錯的。
畢竟這可是c級菜。
而且徐拙看網上說,比較經典的山西虎皮肘子,軟爛到能夠用勺子擓kuǎi著吃。
就沖這個特點,徐拙就覺得自己掌握的做法沒問題。
因為按照徐拙的猜想,煮炸蒸煮這四個步驟做出來的虎皮肘子,應該都一樣。
所謂的虎皮,其實就是肉皮上的花紋。
全國各地對虎皮的理解,其實也都不一樣。
有的是把豬皮燒成焦黃的顏色,這樣看著像老虎身上的斑斕一樣,不過這個說法有點牽強。
因為生豬皮上的花紋,不管有多漂亮,等豬皮熟透之后全都會消失不見。
另外還有種說法是花刀的不同,做肘子之前,用菜刀在肘子表面打上一圈一圈的的花刀,刀口做熟后會微微曲卷,遠看像是老虎身上的條紋一樣。
不過做肘子一般都會加糖色或者醬油,紅潤的顏色配上這樣的刀花,看上去不太像虎皮,倒是跟紅色沙皮狗的皮挺相似。
在中餐的領域中,大家對虎皮的理解,一般還是把豬皮炸過之后立即放進冷水中,豬皮表面受冷收縮、而豬皮內部的熱量往外膨脹而形成的斑斕紋理。
不光是虎皮肘子,還有一些扣肉蒸肉之類的,也都有虎皮的要求,比如嶺南地區著名的那道香芋扣肉,就是典型的虎皮肉。
“建國,明天買肉的時候弄一箱肘子,我明天準備試著做虎皮肘子,看能不能做出來。畢竟五一快到了,得做好上新菜的準備。”
徐拙這話聲音不大不小,正好被剛剛任命為總顧問的馮衛國給聽到了。
他正陷入有了新頭銜的興奮中,聽了徐拙的話之后當即就來了精神。
“小拙,想學虎皮肘子是吧正好我會,明天我教你,保證你能學會。”
看看,這就是把老人哄高興了帶來的好處。
做菜什么的根本不用開口對方就會主動幫忙。
其實這樣也挺好的,馮衛國幫徐拙掩飾一下他突然會做虎皮肘子的這一事實,而徐拙也能讓給馮衛國塑造出名師的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