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讓曹坤立馬想起了兩人之前合作制作那些鹵味的經歷,當即重重的點了點頭“好的,那我就把我的思路說出來你聽聽。”
曹坤做醬牛肉,其實跟徐拙得到的做法差不多,都是先用生抽料酒把牛腱子肉腌制一下,然后再上鍋鹵制。
不過他不知道為什么,雖然他鹵出來的牛肉也好吃,但不知道為什么,總覺得少了點意思。
所以久而久之,店里的醬牛肉銷量就逐漸降了下來。
而現在夏季來臨,更是需要跟其他鹵肉搭配著才能賣出去。
這嚴重打擊了曹坤的自信心。
所以他痛定思痛,準備把醬牛肉好好改進一下,不說成為酒樓的招牌,至少銷量不能這么拉胯,現在這銷售數據實在是太讓人抬不起頭了。
旁邊就有曹坤做出來的醬牛肉,徐拙捏了一片嘗了嘗,味道挺不錯的,但也就這樣了。
后味不足,而且味道總體單薄,沒有傳統醬牛肉那種越嚼越香的勁兒,吃到最后反而讓人有種索然無味的感覺。
造成這樣有很多因素,比如腌制的時間不夠,比如鹵制的時間太多,另外就是鹵好后浸泡的時間不足。
還有鹵料不夠什么的,反正原因挺多的,徐拙沒見過曹坤做腱子肉,所以只能這么貿然猜測。
兩人聊了一會兒這些牛肉,徐拙原本是準備把做法說一遍,讓曹坤試試的,但曹坤一直在糾結他自己做法上的失誤,讓徐拙不得不換了另一種方案。
“坤哥,我對這方面有點心得,要不我做一次試試”
曹坤原本不太抱希望的,因為徐拙從沒有做過牛肉,貿然做的話應該不太容易。
不過想想徐拙在做鹵味的天賦上不次于自己,所以他就抱著試試的心態看徐拙制作。
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說不定看自己做一次能讓自己想通自己的不足之處呢。
想到這里,他點點頭,讓徐拙試試。
店里有現成的牛腱子肉,差不多有十來斤,已在水里浸泡了差不多兩個多小時。
腱子肉是牛大腿上的肌肉,這個部位的牛肉有肉膜包裹,內藏肉筋,硬度適中,紋路規則,最適合做鹵味。
徐拙把這些腱子肉從水盆中拿出來,把表面的水分擦干,然后放在案板上準備改刀。
腱子肉的改刀,不是把肉切開,而是用手抓著菜刀,讓菜刀的前半部分上揚,然后舉起來向下一頓,讓菜刀的下班部位的刀尖扎在腱子肉上。
不用扎太深,能刺進去就行,這樣不管腌制還是鹵制,都能快速讓味道浸入到肉中。
一般家庭用的菜刀都是斬切刀,就是菜刀的前半截比較薄,適合切絲切片,而菜刀的后半部位比較厚重,適合斬斷一些筋膜或者細小的骨頭。
當然了,在專廚房中,菜刀的樣式也是比較多,有比較薄專門用來切片的切片刀,也有專門剁骨頭用的斬骨刀或者大砍刀。
不過大家在用菜刀的時候,出于職業習慣,切稍微費勁的點食材,一般還是用后半截的刀刃去斬切。
徐拙用刀尖把所有腱子肉都扎一下,刀口不用太密,每塊腱子肉有個五六下就行,這樣就能確保味道能夠完全進入到牛肉中。
把牛肉扎好后,徐拙將牛肉放進一個干凈的盆里,開始在里面放腌牛肉要用到的腌料。
原本曹坤以為徐拙做的有什么不一樣,結果發現,徐拙用的腌料居然也是蔥姜和生抽料酒。
他之前腌制牛肉用的也是這幾種,只是沒扎牛肉而已。
難道就差那幾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