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分鐘后,徐拙把醒發好的面端過來,開始準備做面皮。
經過差不多一小時的醒發,這會兒面團的延展性很好,徐拙把面團從面盆里拿出來,撒上一點干面粉,把面團搓成長條。
這個時候就不能再揉面了,就算揉也是稍微揉兩下,不能多揉,不然面團就會起筋,就不符合門釘肉餅對面皮的要求了。
門釘肉餅這道小吃,最大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大。
皮越薄,越能顯示出手藝好,所以要用延展性更好的面皮。
要是面皮起筋,那就完了,面皮根本沒法搟薄,包不成門釘肉餅的樣子。
把面團搓成長條之后,徐拙用手把面團分成一個個大小均勻的面劑,然后用搟面杖搟成中間厚兩邊薄的面片,厚度大概跟餃子皮那樣就行。
皮薄餡大嘛,太厚了可不行。
徐拙把面劑分好的時候,倪長業在旁邊說道“這面劑子可是有要求的,重量差不多在16克左右,這樣的面皮按照標準的包法,包出來肉餅正復合門釘肉餅的要求。”
所謂正常的包法,指的是包肉餅的手法。
在兩人拍視頻之前,倪長業特意用手機搜了一下網上關于門釘肉餅的視頻,發現絕大多數的包法都是錯的。
網上最多的方法就是按照包包子的方式來包門釘肉餅,然后直接入鍋煎制。
這其實非常不對,因為包包子的方式包出來的肉餅,正面會有很多褶子,這些褶子在煎制的時候非常容易開裂,會導致里面的湯汁流出來,或者粘在鍋底導致肉餅破裂。
而正規的包法,應該是把面皮托在手中,做成小窩狀,右手用勺子往里面填肉餡兒,一邊填一邊往下擠壓,讓肉餡擠壓著面皮膨脹。
等到肉餡完全擠壓到面皮里面之后,這個時候整個面皮做成了口小肚大的燈籠狀,用右手把口部的面皮收緊,然后將多余那一丟丟面皮揪下來,然后收口朝下放在案板上就行。
好的門釘肉餅,吃的時候是分不成反正面的,假如一眼能看出來,這就說明包法不過關,不合格。
徐拙包的時候,倪長業一直在旁邊瞅著,生怕徐拙會出錯。
肉餅包好之后,徐拙把電餅鐺打開進行預熱,趁著這個功夫,他開始給這些包好的門釘肉餅整形。
一般情況下,做肉餅的時候,包完餡兒是需要把肉餅壓扁的。
但這門釘肉餅不一樣,門釘肉餅的整形跟普通肉餅完全相反,沒有壓扁的步驟,反而需要用手把做好的餅坯收一下,讓餅坯的更高一些,同時底部的面積更小一些。
因為只有這樣,做出來的門釘肉餅才是那種矮胖的樣子,才會顯得又圓又厚。
徐拙一一把餅坯修整一遍,然后他在電餅鐺中刷油,把這些餅坯小心的放進去,開始烙制。
烙的時候就沒啥訣竅了,只要勤翻動別讓肉餅破皮了就行。
等到兩面全都煎得金黃,側面的面皮變得透明的時候,就說明肉餅已經做好,可以出鍋了。
徐拙用鍋鏟小心的把做好的門釘肉餅盛出來,放在了倪長業面前“倪爺爺,您嘗嘗味道咋樣。”
倪長業笑著說道“這會兒可不能嘗,這會兒太燙,得等會兒才能吃。
而且吃的時候也很講究,不能直接下嘴去咬,這樣的話里面的湯汁會飛濺出來,過去賣門釘肉餅的小攤前,沒少為這事兒打架。
所以這門釘肉餅,也被京城的人稱為全世界最危險得美食,吃的時候但凡不留神,就有可能引起一場沖突。”,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