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富婆不是想吃雞肉味兒的豆制品嗎?雞豆花就是這個味兒,你要想學的話,等會兒高峰期過去,我可以教教你。”
郭興旺一聽,當即就激動了起來。
“雞豆花……我咋就沒想到呢?那可說好了,等會兒不忙了你就教我,正好明天我休假,給瓊瓊做一次,讓她嘗嘗我的手藝。”
郭興旺在烹飪方面的天賦倒是沒問題,特別是投奔徐拙以來,在四方酒樓時期學了不少手藝。
那會兒不光馮衛國教他,后廚其他人也會指點他的廚藝。
畢竟這貨天天把找富婆掛在嘴上,只要某一道菜中年婦女喜歡,他就想學一下。
這種斗志,使得他在四方酒樓時期學了不少廚藝,而馮衛國教的面食更是手到擒來。
雖然還比不上徐拙和馮衛國等人,但是在面食方面,去應聘個白案主廚什么的絕對綽綽有余。
現在來到京城,在愛情(富婆)的刺激下,讓他學廚藝的信心和動力更加澎湃起來。
想要抓住一個人的心,就得抓住他的胃,這話不僅適用于男人,對女人同樣有效。
郭興旺很清楚,憑他的本事在京城買房子就別想了,所以還是踏踏實實的把廚藝學好學精通,以后老老實實當個家庭婦男就行。
雖然這有點上門女婿的嫌疑,但是現實生活中,不會有讓女婿喝洗腳水的丈母娘,也不會有處處看不起人的親戚。
所以盡管郭興旺不會歪嘴,也不是戰神。
但只要竇藝瓊接納他,他覺得未來的生活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下午兩點半左右,店里的顧客明顯少了,后廚的工作也變得清閑起來。
徐拙和郭興旺一人吃了一碗刀削面,歇了會兒之后,便來到角落里一個無人的灶臺前,開始準備豆花這道菜品。
雞豆花是四川廚菜的看家菜,成菜頗有特色,為川中清淡醇厚的代表菜之一。
這道菜講究“吃雞不見雞”、“吃肉不見肉”,將葷料制成素形,即人們所謂的“以葷托素”、“葷菜素吃”。
說白了,雞豆花這道菜,就是把雞肉做成豆花的樣子。
不僅賣相相似,甚至口感也極為跟豆花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這道菜里會有雞湯那濃郁的鮮香味道。
這點是雞豆花和豆花之前最大的區別。
因為平常吃的豆花,是黃豆磨成豆漿后,經過過濾熬煮用石膏或則鹽鹵點開的,口感比較軟嫩。
各地對于豆花的定義不同,有的地方叫豆腐腦,有的地方叫豆花。
不過嚴格來說,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豆腐腦是豆漿剛剛凝固的產物,隨著時間變長,豆腐腦中的水分會晰出來,變成略微筋道的固體,這個時候就是豆花了。
把豆花從鍋里撈出來放進模具中,壓上石頭等重物,擠掉里面多余的水分,這樣做出來就成為豆腐了。
但國內的豆制品眾多,加上有甜咸之分,所以豆腐腦和豆花的定義各有不同。
而且不少地方的叫法也不一樣。
比如四川地區那種可以用筷子夾著蘸著蘸料吃的豆花,在中原地區其實也有。
不過中原那邊不叫豆花,而是稱之為熱豆腐。
今天要做的雞豆花,雖然從賣相上來說,跟雞豆花很相似,但實際上的做法,卻有著很大的區別。
首先來說就是熬制清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