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川菜最有名的一道菜品,應該就是開水白菜了。
開水白菜的名氣之大,不光在國內有名氣,而且在國外也有很強的知名度。
這道菜之所以出名,倒不是味道有多好,主要是在眾多麻辣口味菜品的川菜體系中,這類非麻辣的菜品,真是異數一般的存在。
在過去,川菜和其他菜系沒什么區別,麻辣類的菜品很少,主流的還是蓉城那邊的上河幫菜品。
這類菜品,跟傳統的魯菜有點相似,都是考驗刀工火工等方面的菜品,是川菜中的官府菜。
而隨著麻辣口味在川渝地區興起,使得非麻辣口味的菜品越來越少。
這些菜品,又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
這更顯得開水白菜這道菜突出了。
加上多次入選國宴菜品的加持,以及一系列相關的名人軼事,都給這道菜增色不少。
其實在川菜的“湯菜三艷”中,都多次入選國宴菜單,甚至雞豆花比開水白菜入選的次數還多一些。
但這兩道菜的名氣,卻有著明顯的區別。
開水白菜的名氣,比雞豆花大得多。
很多人都不知道雞豆花是什么菜品,但一說到開水白菜,卻基本上都知道這是一到什么菜。
原因就是這菜名取得好。
特別是開水二字,簡直把清湯的精髓給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白菜,也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菜品,價格低廉,是北方地區過冬時節必備的冬儲菜品。
用生活中處處可見的開水和白菜做成菜品,而且居然還是國宴菜,這不自覺就會把人的好奇心給勾起來。
進而就會查找這道菜的做法和歷史典故什么的。
然后就會了解到,這里面的開水,居然是很高級的清湯。
這會讓九成九想要在家嘗試的人打退堂鼓。
沒辦法,做法實在是太難了。
所以,盡管很多人都聽說過開水白菜的名頭,也知道這道菜的大概做法,但真正嘗過的人,卻不多。
至于味道,大多數人也都是道聽途說的。
或許根據自己的理解推測出來的。
對于開水白菜這道菜,徐拙的感覺是,名氣那么大,主要是占了名字的光。
論口感來說,開水白菜不如肝膏湯。
論味道的話,開水白菜不如雞豆花。
但開水白菜的名字好,再加上上菜時候比較特別一點,所以就在湯菜三艷中脫穎而出了。
徐拙選擇在中秋節做開水白菜這道菜品,倒不是為了證明什么,家里的人其實也都吃過,而且不止一次。
他之所以做這道菜,主要是湯菜三艷的另外兩道菜都做了。
現在得到了開水白菜的技能,也別掖著藏著了,趕緊做出來讓大家見識見識,算是把湯菜三艷全都學到手了。
正好中秋節時候,魏君明和姚美香會來京城跟大家團聚。
這個時候做出來,也讓干爹瞅瞅,自己在京城并沒有老爺子說的那樣不務正業。
其實徐拙也很想每天在后廚做做菜,偶爾出來探個店旅個游什么的。
周末閑著沒事,在家里玩一下新出的游戲,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