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好的豆沙餡兒,需要冷卻才能使用,因為這樣豆沙餡兒會稍稍凝固,不像剛炒出那樣是粘稠的半流質。
冷卻之后,豆沙餡兒就如同橡皮泥一樣,能夠穩穩的揉成各種造型。
今天因為是臨時起意,沒有提前準備,所以為了能夠早點把雪綿豆沙給做出來,徐拙將郭興旺炒好的豆沙餡兒放進了冰鮮的冷凍室。
嗯,這樣才能達到快速降溫的作用。
其實放在窗外也行的,這會兒外面最多十幾度,而且還有風,晾起來也是很快的。
不過徐拙擔心會有樹葉或者鳥屎掉上去,所以還是放進了冰箱里。
畢竟是自己吃的嘛,還是穩妥點比較好。
豆沙餡兒的溫度降下來之后,徐拙用手把餡料揉成比乒乓球略小一點的圓球。
這就是雪綿豆沙的餡料了。
一個個揉好之后,徐拙將這些餡料放在撒了淀粉的托盤中,然后輕輕轉動幾下,讓這些圓球上全都沾滿淀粉。
這樣做的好處是等會兒往上面裹蛋清糊的時候,能夠裹得更加牢靠結實,不會出現脫落的情況。
弄好這些之后,徐拙把油鍋放在灶上,里面放入豬油,開始準備油炸。
雪綿豆沙這道菜在炸制的時候,要保證炸好的美食依然保持白嫩的顏色,所以在用油上,就得注意點,不能用容易上色的油脂,比如菜籽油。
哪怕用低溫炸制,菜籽油依然會給菜品染上一層金黃的顏色。
而所有油脂中,上色效果最差的,其實就是豬油了。
凝固的豬油呈雪白的顏色,這本身就說明豬油的色素含量低。
而且低溫油炸時候,豬油的性質更穩定,更容易控制火候,不會導致鍋里的油溫胡高估低,讓人難以掌握。
另外,用豬油炸制的雪綿豆沙吃起來香味兒更加濃郁,也更不容易回軟或者癟下去,哪怕涼了,依然有松軟的口感。
鍋里的豬油化開之后,徐拙從櫥柜中翻出一個半圓形的勺子,準備當成炸雪綿豆沙的工具。
雪綿豆沙這道菜品,在炸制的時候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把雪綿豆沙裹在豆沙餡兒外面,并且裹成一個標準的圓形。
作為高端菜品,賣相一向是重中之重,很多菜品沒有成為高級菜品,原因就是賣相太差。
而雪綿豆沙這道菜品之所以被人交口稱贊,甚至一度成為北方師傅考級的專用菜品,原因就是良好的賣相。
但這種賣相卻不容易。
特別是外型必須是圓形的要求,更是讓無數廚師撓頭。
要是用面糊什么的還好說,但是蛋清糊跟奶油一模一樣,這根本是難為人。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很多人就開始走捷徑。
現在徐拙用的這個半圓形的勺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做之前,徐拙先把勺子放進油鍋里過了一下油,這樣等會兒再炸制的時候,比較方便脫模。
用豬油潤了一下勺子之后,徐拙將里面多余的油脂倒出來,然后他把勺子放在盛著蛋清糊的盆上面,用一個小湯匙往勺子里盛一平勺蛋清糊。
盛好之后,拿一顆粘著干淀粉的豆沙餡兒球放在正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