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徐拙看清生姜和姜母的區別,于培庸特意拿著一塊姜母掰開給他看。
生姜中本就含有纖維,但姜母中的纖維更多,更粗,而且汁水很少。
而且掰開后,半個屋子都是生姜的那種味道,特別濃郁。
給徐拙講完之后,于培庸將這些姜母放在水池中認真吸干凈,然后用菜刀切成薄片。
他準備的姜母有很多,徐拙看了一下,大概差不多有七八兩的樣子。
放這么多姜,能好吃嗎?
聯想到于培庸比自己懂得多,所以徐拙明智的沒有說話。
生姜切好后,于培庸又準備了其他一些香料。
比如當歸,比如陳皮,比如八角香葉桂皮等等。
他用熱水把這些香料浸泡起來,這樣能夠把香料中的香味物質給喚醒,等會兒制作的時候,香料的香味兒會更濃郁一些。
而且用熱水浸泡,也能洗掉香料表面的一些灰塵和霉菌。
姜片和香料準備好之后,于培庸又拿出一小壺黑芝麻油。
“做這道菜有三種必須要放的配料,第一是閩南當地的番鴨,第二是生長了好幾年的姜母,第三就是黑芝麻油。
相對于白芝麻油來說,黑芝麻油的香味兒更加醇厚,更加濃郁,不像白芝麻油那樣,稍稍受熱之后就會彌漫開來。
黑芝麻油相對來說,香味兒更加內斂,所以更適合用來做這道菜。
想要做出來的姜母鴨好吃,這三樣是必不可少的配料,也是關鍵所在。”
給徐拙解釋完之后,于培庸開始調制做這道菜要用到的料汁。
姜母鴨這道菜品,跟三杯雞一樣,是不放水的,鍋里面的湯汁,全靠各種調料的料汁來添加。
他準備了一個小盆,里面倒入一炒勺米酒,一炒勺料酒,半炒勺生抽,半炒勺老抽,林外還有冰糖和食鹽。
全部放進去之后,于培庸攪拌幾下,讓調料融化開,然后放在一邊備用。
接著,他把炒鍋放在灶上,鍋里倒入大半鍋清水,將浸泡好的鴨肉放了進去。
同時放進去的還有幾片生姜和一個蔥結以及半碗料酒。
“鴨肉在制作之前一定要進行焯水處理,不然鴨肉的腥臊味太濃,吃起來會非常影響食欲的。
另外這樣焯水之后,也能把鴨肉中的雜質,比如淤血等清理出來,這樣能夠使得做出來的鴨肉更加鮮嫩。”
水開后,于培庸先把浮沫撇一下,然后把鴨肉撈出來,用熱水沖洗幾下。
接著把鴨肉放在一邊,控水備用。
這個時候,于培庸將準備好的砂鍋放在灶上,開火燒熱后,將切好的姜片一股腦的倒進了砂鍋中。
他拿著勺子,一邊在鍋里翻動一邊說道:“這些姜片要想好處,首先要用燒熱的砂鍋焙一下,這樣姜片的口感才會變得更好。
姜母鴨這道菜,號稱鴨肉沒有姜片香,這可不是空口說大話,主要是姜片的做法是真挺講究的。”
當鍋里的姜片表面有些皺巴的時候,他端著準備好的黑芝麻油,倒進了砂鍋中。
砂鍋本就被燒熱了,淋入芝麻油之后,香味兒一下子就被激發了出來。
這香味兒中有生姜的香味兒,也有芝麻油的香味兒,混合在一起居然出奇的好聞,一旁的徐拙忍不住多聞了好幾下。
接下來就是炸姜。
要把生姜炸到表面微微金黃的時候,這樣生姜吃起來會非常好吃,而姜片中的辣味,則已經被炸進了芝麻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