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核桃仁榨的油燥性大,抹上了以后容易開裂。”董慶說著,指著柜子里兩個筆筒說道“看著那兩個筆筒沒”
葉小池隨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那兩個筆筒呈現出棕紅色油潤的色澤,只可惜包漿雖好,筆筒低端還是都有幾處輕微的開裂。
“那兩個都是清早期的,左邊那個是竹林七賢,右邊那個刻的是赤壁夜游。雖然都精心保養過,可年頭久了,最底下向外凸出來那一圈還是有裂縫。這還是保養不錯的,要是保養跟不上的話,現在早就完了,說不定得都裂成什么樣”
葉小池明白這位董老師是在給她講保養的重要性。
“哦,那幾個細長的是什么”在筆筒旁邊還放著同樣雕著各種圖案的筒狀物,也有或深或淺的包漿,不過肯定不是放毛筆的。長度以小學生用的格尺為基準,或者長一點或者短一點。也比筆筒細多了。
“那不是筆筒,是香筒。”事先說好了,帶一帶她,既然她愿意問,董慶自然不會瞞著,店里事情太多,又找不到滿意的人過來分擔,他都忙不過來。巴不得早點有人能幫幫他。
“聽說過西廂記吧”
西廂記這跟他說的香筒有關系嗎見到葉小池面上帶著遲疑,董慶就指著一個香筒,筒身上雕有古典式小樓,還有一男二女三個人物,她便明白了董慶說起西廂記的原因。
看來這個香筒就是以西廂記為藍本雕刻的,一男二女便是張生崔鶯鶯和紅娘,小樓或許是崔鶯鶯的香閨吧。
像崔鶯鶯那種足不出戶、沒有機會見到外男、并且對未來生活充滿想象和憧憬的女孩子,突然之間見到了一個能說會道,唐突大膽的書生,只怕一下子就把心拋進去了吧說到底還是見的人少。
葉小池這時候提醒自己別再瞎想,聽這位董老師上課呢,這也能走神她隨即回答道“這上邊刻的就是西廂記的故事吧”
“對,就是西廂記香筒。至于其他的筆筒和香筒上刻的是什么你也記一下,這個是透雕的松下戲嬰圖香筒,其他的是仕女梳妝、西園雅集圖、詩文人物至于這個香筒,刻的也是竹林七賢,跟那個筆筒刻的雖然有點區別,可典故出處是一樣的,竹林七賢知道是誰吧”
葉小池“”這位董老師一口氣說了這么多,也不怕她記不住得虧她雜七雜八的典故都知道點,不然還真答不上來。
“知道”
等葉小池把竹林七賢的典故說出來之后,董慶表示挺滿意,告訴她“古董里邊包涵的東西很多,先一點一點的學著。”
葉小池不是讓她來學給這些文玩古董做保養嗎
可是董慶那邊不容她想東想西的,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魔鬼灌輸,他打開下一層柜門,指著里邊的竹制品,告訴葉小池
“這些都是清早期和中期的,你記著點。有筆架、臂擱、蓋盒、扇骨、竹雕靈芝如意、竹雕象棋兩盒,那幾個臂擱有劉彬華款的竹雕詩文圖,潘西鳳刻的孔子像臂擱還有徐素白、唐云竹制的留青臂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