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不光代表著疏遠,也代表著很多地方都需要避諱。
魏時覺得尷尬,李家的女眷好似并沒有同樣的體會,有湊在一塊兒說小話的,也有抬眼打量他的,還有緊盯著一處當擺件的。
總歸是沒一個人搭理他。
氣氛一下子就冷下來了,魏時也由尷尬變得羞惱。
誰還沒點兒脾氣不成。
“初到京城,宅子那邊還有不少事情要處理,我就不打擾了,改日再前來拜訪。”魏時不卑不亢的行了個禮道。
說完,起身就要走。
坐在上手的是李子成的夫人,也是整個李家名義上的管家人,剛剛把人晾在一邊兒不管不問,這會兒倒是出言挽留。
“也不差這點兒功夫,你頭一次來李府,怎么著也得留下來把午膳用了,你大舅舅那邊早就囑咐過我了,過會兒你們爺幾個就在前院用膳,我們就不去打擾了。”
確實是一副好相貌,就算是沒有魏達,由小妹一直撫養著這孩子,怕是長大了以后,也會引起懷疑。
畢竟這相貌上的差距太大了。
小妹在李家,不管是跟男兒比,還是跟姑娘比,那都是墊底的。
反觀這魏時,跟男兒比,俊秀非凡,風度翩翩,跟姑娘比,竟也不失精致,精致之外,又帶著一股子英氣。
不得不讓人嘆一句,好相貌。
這樣的兩幅相貌,說是母子,實在是有些違和,雖然不排除‘歹竹出好筍’的可能性,但這可能性畢竟是太低了。
“那晚輩就先回前院了,免得大舅舅多等。”
魏時一刻都不想多待,站在這兒,就跟個耍猴的一樣,讓人瞧、讓人看,實在是不自在。
魏時一走,李家的廳堂里就熱鬧了,你一句我一句,喧鬧程度跟市集沒什么差別。
“模樣是好模樣,可就是底子太薄了,魏家能有多少積蓄,二房分到的本來就少,魏時作為庶子,又頂多只能分到二房的三成,咱們家姑奶奶是什么脾氣性格,那三層能拿到一半就算是不錯的了。”
說話的是李三夫人,庶女尚且能嫁到富貴人家,她嫡親的女兒憑什么嫁給一個庶子。
就算是前程好,可有那么個姑奶奶做婆婆,日子且有的熬呢。
再說了,李家的女兒從來都是嬌養大的,嫁給魏時,雖然可以吃喝不愁,但養尊處優的日子未必維持得下去,總不能跟那位姑奶奶似的,把嫁妝拿出來維持體面吧。
“我倒覺得還好,書讀得好,等日后做了官,哪還在乎那些個銀錢。”
李六夫人持相反的意見,李家的庫房是從前朝就積累下來的,實際上,做官,尤其是往高了做官,是很難富貴的,最起碼很難像李家一樣這么富貴。
但是人家清貴呀,走出去都讓人高看一眼,只要位高權重,管你富不富貴,日子照樣過得好,出去也處處得人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