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老一少在人群里頭倒也不算突兀,畢竟很多人都不是奔著拿彩頭來的,本身可以在隨駕之列就已經是一種榮譽了。
跟三年前一樣,大出風頭的還是大皇子,這位的騎術和箭術都堪稱一流,這大半年以來,沒少跟大皇子打了交道的魏時,對這個天潢貴胄也算是有幾分了解了。
跟太子不一樣,大皇子要寡言一些,能不說話盡量不說話,非說話不可的時候,句子也是要多簡潔就有多簡潔。
‘禮賢下士’這四個字跟大皇子是完全不沾邊兒的,是以,剛來兵部的時候,大皇子就并不受歡迎,如今兵部的效率有所提升,明里暗里的也算是惹了不少武將,就更不受歡迎了。
就連他這個在兵部官員眼里已經打上大皇子烙印的人,其實跟大皇子還真不怎么相熟,私底下也很少說話。
這樣一位皇長子,除了身邊跟隨著的下人之外,幾乎就是一個獨行俠,跟官員沒見得著有多親近,跟兄弟也沒見得著有多親近。
所以哪怕是秋獵打出風頭,跟在身邊的人也不多,遠遠比不上太子。
太子是真忙,每天幾乎是分身乏術,要跟在皇上身邊,要親自出去打獵,就算不能拿彩頭,圍獵的成績也必須得拿得出手去才行,私底下還有那么多人圍在太子身邊,這個說兩句,那個聊幾句。
在魏時看來,這些都挺費心神的,遠不如貓在屋子里寫寫畫畫來的輕松。
當然了人各有志,他覺得辛苦的事情,可能對太子來說也是一種肯定,一國之儲君就應當有這樣的待遇,倘若沒有了,那才該擔心呢。
一直到圍獵快要結束的時候,太子才抽出時間來見魏大人。
旁人忙著囑咐下人收拾行李、收拾獵物,或者是忙著話別,忙著在行宮附近再轉一轉,魏大人的畫風可就清奇多了,人家忙著寫寫畫畫。
若是考科舉,太子這樣的怕是連個秀才也考不了,但也是讀了這么多年書的人,只是跟官員的學習方向不同,不代表文化底蘊就差。
而且若論及審美,大多數人恐怕都是不及太子的,畢竟很少有人家會比皇家的好東西更多,古董玉石堆砌出來的眼光,是讓大多數人都拍馬屁的。
魏大人的畫,跟時下流行的畫作是不太一樣的,跟歷史上的幾個流派也不太相同,但也有其相似之處。
勉強算是自成一派,但要說到意境,魏大人的畫還不夠,內容也比較簡單,帶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應該就是新奇和童趣。
看了之后能讓人莞爾一笑的那種童趣,還是有幾分意思的。
很適合小孩子看。
都是當父親的人,就算太子這份慈父之心比不過魏大人,不會親自畫一本書出來,但是討要一本的心還是有的。
“這畫有意思的緊,故事也挺有意思,早就聽說魏大人寵孩子了,想必這本畫冊應當是畫給貴公子的吧,孤也想替自家孩子討一本回去。”太子有些不太好意思的道。
他雖比不過父皇富有四海,但也屬于什么都不缺的人,張嘴問別人討要東西,對太子來說還是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