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畫冊很快就被刊印出來了,除了太子那邊之外,比較親近的人家,魏時都有送,老師家中,師伯那里,還有幾位朋友那邊,當然了岳父家里送的是最多的,誰讓他們家孩子最多呢。
堂兄那里也寄過去了一本,至于江佑府那邊,魏時是一口氣寄過去了十六本,魏達一個人當然是看不了這么多的,可族里還有那么多孩子呢,父親又是在族學里頭教書。
說實在的,如果可以的話,他真的希望父親后半輩子都在族學度過,兩邊不住到一塊兒去,平時寫寫信、寄些東西,這樣的狀態最好了。
三年一次,又到了要考核朝廷官員的時候,魏時對此還算是有信心,畢竟他去年跟著太子和大皇子外出賑災,今年又在大皇子的帶領下,把整個兵部的工作效率都提高了不少。
怎么算,怎么都該給他評個‘優’,如果運氣還不錯的話,也能往上再提一級。
魏時做官雖不是奔著升官發財來的,可官職的提升本身就是對功績的肯定,而且擁有的權利越大,能做的事情也就更多。
說到底,對于升官這種事情還是向往的。
讓魏時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升官的愿望是達成了,不過他又被調到了工部。
在官場上勉強還能算是新人的魏時,真不太想挪地方,一來是差事已經熟悉上手了,二來跟同僚們也已經磨合的差不多了,猛不丁重新換一個地方,又基本上相當于是要重新再來過。
想想還是有些讓人郁悶的。
不過能夠從正六品主事升為從五品員外郎,運氣也算是不錯的了,二十一歲的從五品員外郎,聽著就讓人覺得爽氣,他這仕途確實算是順利的了。
要知道大伯為官多年,在守孝之前,也仍然卡在正五品知州的位置上,父親就更是不用說了,知縣的位置一坐就是那么多年。
工部也還有老師在,右侍郎基本上就相當于工部的三把手了,前提是不把三皇子和今年剛剛調過來的太子算在內,如果把這二位算進來,那所有的官員都要按照次序集體往后排了。
原本在禮部養老的師伯,這一年也算是徹底退下來了,當今終于批了師伯的致仕折子。
為官多年,一直坐到正二品的師伯,如今退下來也算是順勢而為,而絕非激流勇退,畢竟已經到了這把年紀,熬不住了。
當然了師伯并不服老,還打算把剩下的這些時間都投入到算學當中去,研究算學難題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還是擴大算學的圈子,讓算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吸引更多的人來學習它、研究它、重視它、發展它。
這一點想望,可以說是跟三皇子不謀而合,今年過去給師伯拜年的時候,魏時就遇到了還在沈府逗留著的三皇子。
這位對算學絕對是真愛,進入朝堂都已經三年了,硬是沒泛起什么水花來,倒在算學圈子里獲得了一部分認可。
師伯就挺認可三皇子的,一輩子沒收過徒的人,還真動了收徒的心思,只是這身份上不太合適,為官的時候要避嫌,不做官的時候,又不太好意思跟三皇子提這事兒了,畢竟一退下來就跟人家提這事兒,顯得之前一直不提就是有所避諱。
大過年的,魏時就聽師伯念叨過幾次這事兒,老爺子不光是遺憾不能收三皇子為徒,還特別遺憾不能收他為徒,說一輩子就起了這兩回心思,都沒能如愿。
上了年紀的人,真就成了老小孩,誰能想到曾經的戶部尚書,當今的肱骨之臣,如今委屈巴巴的像個孩子一樣。
不過這事兒真是愛莫難助了,他是已經拜了師的人,不可能再改拜師伯為師,三皇子也不是他能夠做主的人,能不能做師徒,只能是看緣分了。
就跟夫人一直期待的‘小棉襖’一樣,夫妻倆身體倍兒棒,藥膳也都吃著,可什么用都沒有,還是得看緣分什么時候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