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占整個市場是好事嗎?當然不是。
但他的想法與謝晉不太一樣,某些人的覬覦和報復自然需要考慮,除此之外,他只是不愿意去霸占市場。
國產動漫已經畸形到了何等地步,一旦那種局面真的發生,整個產業大廈將傾。他是能大肆撈錢,可是產業倒了對他有什么好處?
樓清焰不是目光短淺的人,他甚至比任何人更要知道,要想在一個行業里賺錢,就必須先把這個行業扶起、扶正、乃至于扶上馬送一程。
就像他對腦機接口行業所做的一樣。
“國產動漫頹靡,就算出了好幾個爆款,喊了好多年‘崛起’,到現在仍舊崛不起來,你覺得原因在哪?”他問謝晉。
謝晉雖不關注,也是知道一些的。
“動漫,說白了是一條產業鏈,從構思到制作再到盈利環環相扣。”他說,“不過在國內,盈利這一環斷了,只有少數作品能賺到錢。一個本來應該很穩定的產業鏈,居然成了一種高風險投資。”
他說得一點也沒有錯。
固然,近幾年國漫出了許多大口碑作品,每一款問世的時候,都有人喊“國漫崛起”的口號,可是懂的人都懂,這個崛起,短時間內,是完不成的。
歸根結底,還是行業問題。
動漫產業本來應該是一套很穩定的鏈條,上游產出下游變現,只要做得不太差就能賺到錢。就像日本,早就形成了一條穩定的產業鏈,也因此造就了成熟的行業。
但國內沒有,國內的動漫產業居然變成了一種高風險產業,導致大家現在都不指望靠作品盈利,都開始靠投資盈利——這個項目拿到了投資,好了已經賺到錢了,至于作品上線后賠還是賺,那是投資方的事。
制作方承擔不起高風險,故而通過拉投資的方式,把風險轉移給投資方。情有可原,然而讓人頗感無力。
并且,這種投資模式也顯得特別畸形,因為在這個模式下頻繁動作的只有一只企鵝。
漫畫靠平臺、動畫靠投資,而企鵝既做平臺也搞投資,可以說,企鵝整合了大部分國漫產業,試圖通過砸錢的方式,硬生生把國漫給拉扯起來。
在這種畸形的模式下,居然還真摸索出了一種新盈利方法,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新方法——動畫帶動手游,兩者同時上線,把動畫的流量變成手游里的現金流。
網劇和電影賺不到太多錢,只好被當成拉動手游流量的工具,何其可笑。
爆款會有,那是少數幾個敢做能做的公司,懷著一腔孤勇闖進巨大的風險中,精益求精、嘔心瀝血、不夠后果才能夠完成的作品。
它們能代表國漫的崛起嗎?不能。炸裂的票房是人們對作品品質的驚艷,和對動畫人的致敬。爆款賺錢了,不代表其他作品也能賺錢。
問題還是在于盈利,問題始終在于盈利。
只要能有盈利,產業鏈頃刻便能成熟起來,行業風氣瞬間就可以得到扭轉。
因為國內動畫人的夢想已經被壓抑了太久太久了。
他們始終都在等待著,迷茫地等待著,那樣一個觸底反彈的機會。
當謝晉想到這里,才恍然驚覺,這個機會,此時此刻,就握在眼前這個人的手里。
饒是謝晉如此冷靜實干的人,一瞬間都覺得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回到了看《大鬧天宮》那個時候。
孫悟空一棒子劈開天庭,輝煌燦爛的國漫一棒子劈開了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