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氣輕重是折線,可以制造強調聲或輕聲。
發聲位置,可以調出氣音、鼻音、胸腔共鳴、丹田發聲不同的效果。
還有音高、語速等等各種各樣的參數。原本“平平無奇沒有靈魂”的普通對話,可以在這個界面往千奇百怪的方向去調整,輸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多樣性成果。
第四步就是最后一步,完成這一步之后,系統就生成了3文件。
邵逸明聽了一遍又一遍,最后靠在椅子上,用手蓋住臉,長嘆一口氣。
除了音色有些出入,這整句話和他所設想的一模一樣。
過了半天,他終于找到理由安慰自己“……第四步也太復雜了,選擇困難癥怕不是能玩一年。要是都這么一句話一句話地調,猴年馬月才能完成一段配音?”
厲害歸厲害,效率反而降低了。
這個想法剛一冒出來,a頁面彈出提示“是否感覺參數太細致,建立音頻太麻煩,耗時過長?下載c客戶端,體驗高效率ai配音。”
邵逸明立刻捕捉到關鍵點c端的功能更加強大?
這個手機端時時刻刻都在給c端打廣告,很明顯只是c端的一個推廣試驗版。
移動a已經強大如斯,c端的完整功能該有多么恐怖?
邵逸明立刻起身,連回家都等不及,找了家最近的網吧,開機直接下載軟件。
比起手機端的簡易,c端顯得過于臃腫了。光纖網速下,軟件下載了整整一個小時,又安裝了半個小時,才總算弄好。
這是個付費軟件,全功能試用一周,簡單功能試用一個月。
邵逸明迫不及待地點進去,發現它比起手機端的確是強大了不少。
文本輸入方式變成了導入文本文件,沒有五十個字的限制,一次可以導入數千字的文本。
他直接登陸云盤把自己的劇本下載下來,從里面選了一小段導入進去。
文本讀入后,顯示在左側的空白框里,系統自動識別文本格式,廣告詞、小說、劇本,都會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對應不同的窗口布局。就像s一樣,根據畫畫、修圖、平面設計不同的功能,會有不同的窗口預設。
文本一導入,軟件就蹦出提示,“監測到您的文本類型為劇本,是否切換為廣播劇模式?”
切換之后,整個窗口布局大變樣,被分成了五個模塊。
左上是文本時間軸,一行一句文本,對應著音頻時間線。左下是角色窗口,從劇本中自動識別出的幾個角色已經整整齊齊排列在里面,點開之后是自定義角色卡,包括該角色的音色、情感濾鏡、語速語氣等等。
右上是屬性編輯器,右下是音效素材庫。
整個頁面最下方是一條多軌道時間軸,可以對音頻進行整體的編輯。
這么一看,這個軟件就已經專業得不行,ui設計功力不遜于adobe系列。
第一步依舊是選擇音色,但不再直接輸出音頻,而是選好音色后,填到角色卡里。
邵逸明選完第一個角色的音色就悟了,他應該先把這些角色卡填滿,然后再去調整生成的音頻參數。
除了常規的語速語氣等,角色卡里還有“情感濾鏡”選項,可以選預置的,也可以自定義。自定義窗口里足有二十多個情感維度,開心、同情、嫉妒、失望……二十多個滑條看得人眼花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