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嬋為什么能知道延遲一直在20ms以下——
因為從開始到現在,進入這個vr場景的全過程,她一直沒有出現眩暈感。
vr眩暈有三大來源,一是硬件和內容設計上的不合理;二是暈動癥;三是延遲。
設計的不合理可以一點點改進,暈動癥并非每個人都有,陸小嬋就屬于幾乎不暈的那種。
只有延遲是無差別的,20ms標準牢不可破,超出必然導致眩暈。
帶著頭盔的用戶看向哪里,程序就必須立刻渲染出哪里的畫面。人眼反應時間大約在20ms,如果“看向某處-某處顯示畫面”這個過程大于20ms,大腦就會產生滯后感,從而造成眩暈。
也就是說,硬件檢測到用戶動作、gpu渲染新畫面、顯示設備成像,這三個過程,再加上數據來回傳輸的時間,總時長必須壓縮在20ms以內。
否則,眩暈問題永遠無解。
陸小嬋從戴上眼鏡到現在沒有產生眩暈感,說明畫面延遲一直保持在20ms以下。
運行著離譜的實時渲染和動補,還能有這么低的延遲,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
還沒有真正開始探索這個世界,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抬手動作,就讓陸小嬋感受到巨大的震撼。
她迫不及待地向前移動,想要趕緊上島,一邊動一邊低頭看,果然見到角色在淺水灘中邁起步子。
還沒來得及看清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她又被激起的浪花奪走了心神。
清澈的水珠拍打在身上,濕透衣擺。她不可思議地伸手,沖面前的空氣撈了一把。
畫面里,她的手正好撈在水面上,掬起一捧清水。
水珠順著指縫淅淅瀝瀝落下,或者匯成細流沿著角色的皮膚滑下,清透的水流、蜿蜒的水跡,讓她覺得自己根本不是處在一個互動場景里,而是在看一場電影。
“竟然真的能捧起水來……”
“這個流體絕了!這個衣擺、這個濕透的效果……這是真實存在的嗎……”
她狠狠掐了自己一把,又猛地摘下頭顯看向四周。
劇痛。
以及還是熟悉的大網吧。
沒做夢,沒穿越。
除了會場里此起彼伏的吸氣、驚呼、尖叫……等奇怪聲音,一切都很正常。
陸小嬋窒息著把頭顯重新戴好。
她的大腦已經快要空了,完全不愿意思考自己看到的一切究竟意味著什么。
現在,她只想拋開雜念、心無旁騖地完成這段奇妙旅程。
“我可以在這里玩水玩一年,真的。”她自言自語道,戀戀不舍地離開淺水灘,走上小島。
人物行走并不是平滑的移動,而是帶有輕緩的晃動效果,腳步踩在草地上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就像陸小嬋真的在走路一樣。
她用手柄控制自己轉了個身,想看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水中果然出現了一個人物影子,因為剛剛登岸產生的漣漪還在擴散,影子一圈一圈破碎又重組,讓人看得很不分明,但是效果極其逼真。
“這就是光線追蹤。”她喃喃道,“不愧是深空,不愧是fire。”
這個vr場景,很顯然是用光線追蹤渲染的。
如果是光柵渲染,水里絕對不可能出現影子。只有光線追蹤才能完成這么逼真的光學模擬,追著每一條光線射入射出,把鏡面反射呈現得如此精妙。
水中倒影是一個穿著古代襦裙的女孩子,陸小嬋發現,這個人物的臉和自己有幾分像。
“現場給我建模?”她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