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抬步走到桌邊坐下,伸手摸了茶壺壁試了下溫度后,他一手拎起茶壺,一手從茶盤中翻出兩個杯子。
將杯中的茶水蓄到八分滿,葉曉放下茶壺,抬眸朝站在窗邊的宮嶷看去,“投誠”
眸底一片清明的宮嶷左右活動了下脖子,走路非常穩當的他直接走到葉曉對面坐下,宮嶷端起對方倒給他的茶輕抿一口,隨后從袖中掏出一篇文章,“這是歐陽若宴會上交給我的文章,說是他那不成器的兒子所作,讓我看看并順便提點幾句。”
在葉曉同霍淩暗中較勁某人單方面較勁的時候,聊得越發熱絡的宮嶷與歐陽若早已開始稱兄道弟,你一聲“賢弟”,我一聲“賢兄”,兩人互相吹捧對方之際,酒意正酣的宮嶷伸手接住了對方遞過來的文章。
就著醉意當著眾人的面翻看這篇文章,確保該看到的人都借機看到文章了以后,宮嶷這才扶著額頭,笑著對歐陽若搖搖頭,“不行了,真的是老了老了,酒喝多了就連文章都看不出個一二三來了。”
“賢弟如果不介意的話,容我拿回去后好好琢磨琢磨。”
“好說好說。”歐陽若同樣酒意正濃,根本不在乎宮嶷是否當場就能給出意見畢竟他兒子不在席上,無法當場接受宮嶷指導,他笑著再次對宮嶷敬酒,“賢兄,請。”
“請。”
你來我往之間,兩人之間的這番互動,完全沒有引起多少有心人的關注,甚至還沒有另一邊的葉曉同霍淩之間的“斗嘴”來得熱鬧。
葉曉雖然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霍淩身上,卻也注意到了宮嶷這邊的情況,只不過他沒想到“文人”之間的“交流”都如此委婉,而又光明正大得讓人很難心生懷疑。
最重要的是,宮嶷大人居然還真的有點用
控制住想往室內某個一點用都沒有的殿下身上瞟的視線,無論心下在想什么,面上保持平靜的葉曉接過宮嶷遞過來的文章,卻沒有馬上翻看,而遞出文章的宮嶷的嘴也沒有停下來,“歐陽若肯定早有準備,不然誰參加宴會還帶著自己兒子的文章”
歐陽若給宮嶷的這篇文章,明面上是一篇游覽山水而有感而發的游記,實際上在贊嘆大周的國泰民安、霍家的統治有方之余,文中還加了一句“人擇明君而臣,鳥擇良木而棲”的藏頭。
意思明顯得宮嶷想猜錯都難,“我要是還猜不出來歐陽若那家伙的意圖,我這戶部尚書也就不用當了,而李公明那老家伙的名字也可以倒過來寫”
想到他一把老骨頭還要跟著太子殿下東奔西跑,整日擔驚受怕,再想想李公明那個說不定都已經回到都城的老家伙,宮嶷就忍不住恨得咬牙切齒,甚至直接將嘴中的茶葉嚼吧嚼吧的咽了下去。
看著不知想到什么而有些出神的宮嶷,葉曉嘴角輕抽了一下,懶得探究對方在想什么,他低頭翻看起了手中的大作。
正如宮嶷所言,他從這篇文中看到了那含蓄而又隱晦的“投誠”,只是看完后仍舊有不少疑惑亟待解決,但是強迫癥發作的葉曉在此之前,想先弄明白一個問題,“這,關李大人什么事”為什么是李公明這個名字倒過來寫,而不是宮嶷這個名字倒過來
“老夫樂意。”
宮嶷將杯中的茶水一飲而盡,緩解了渴意的他聲氣越發足了,“看不慣李公明那老家伙,我還需要理由”
李公明同宮嶷之間的“恩怨情仇”,簡直可以說上三天三夜,不小心問了個蠢問題的葉曉輕咳一聲,若無其事的將話題拉回到正軌上,“那么,宮大人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