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思路對應兩種政策,馬格斯雖然是帝國權力最大的人,但他在內閣之中并非是一個一言而決的角色。過去的一幕幕依然浮現在這位老貴族的眼前,絕對的權力能夠帶來絕對的腐朽,在過去皇帝陛下統治著這個帝國時期發生了很多荒誕到無可救藥的事情。但是沒有人能夠勸說皇帝,因為皇帝的權力太大了,大到誰反對他,他就讓誰滾蛋的程度。
除了歷史上極少數幾位權力比皇帝還要大的權相之外,皇室可謂是一路平趟,也就此埋下了退居二線做一個吉祥物的種子。
所以馬格斯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可以說已經高到有點過分的程度,但這其實并不過分,因為他不能錯。小事有點錯沒關系,大事和方向是絕對不能錯的,他所開辟的新時代對于曾經腐朽的帝國而言是一個讓人無法想象的世界,在這個陌生的世界里很多事情都還處于摸索的階段,處于初期。如果在某些重大的事情上錯了,甚至是方向上錯了,就足以將他這二十多年的努力一竿子打翻,他所有的政策包括建立起的這個新的時代,也都會變成錯誤。
所以他不能錯,這讓他沒有成為一個專權的人,他不是獨裁者,這也是人們都愿意向他行禮的原因。并非每一個顛覆者都有這種毅力和恒心,不去觸碰那個權力的禁區。
內閣給了兩個選擇,他現在把這個選擇放在杜林的面前,他想看看杜林如何選擇。
“這很容易,兩套方案一前一后執行就行了。”,杜林沒有讓他等待多久就給了一個很棒的答案,因為他自己也傾向于這種做法,把兩個方案串在一起,并不是單獨的選擇某一個。
“能說說為什么嗎?”,馬格斯眼神中對杜林的欣賞幾乎毫不掩飾,內閣那些人太追求正確,從而忽略了一件事情。
一個國家的政策絕對不應該是刻板的,應該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進化不斷的去調整,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政策能貫穿千年的歷史,連一百年都很難做到。因為整個世界都在不斷的向前,不斷的進化。
順應時代的調整,順應實際情況的調整,才是決策者需要做的。
杜林一點也不含蓄的說出了他這么選的理由,“經過二十年的休整帝國已經擁有了再次騰飛的實力,現在各地都在加快建設速度,加大建設規模,我們需要更多的普通工人來幫助我們快速的發展,實現跨越性的進步。當社會快速發展階段過去,開始沉淀并且累積下一次發展所必要的力量時,我們對基礎勞動力的需求開始降低,對于高技術人才的需求占據了上風。”
“所以我認為這兩個方案合在一起是最好的,分開反而有些問題。”
兩人有談了一會,馬格斯邀請杜林在帝都多停留幾天,他希望能夠讓杜林參加一些帝都這邊上流社會的應酬,結識一些新朋友。不過很可惜杜林還要急著回西部,只能謝絕馬格斯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