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這種東西肯定越小越好,越多人承擔越好,菲利斯第一個反應就是拒絕,他不想簽訂這份文件,他不想把自己的未來賭在這一次的行動上。但是此時想要遏制杜林的舉動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如果打電話把問題匯報給總行,首先他會受到批評,因為他沒有把事情先一步處理好,同時沒有做到提防競爭對手使用這樣骯臟手段的警惕。
其次,總行那邊肯定需要開一個理事會來商討最終的決定,因為杜林并不是一個一文不名的人,他是社會名流,在社會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任何一個針對性的行為出現了紕漏,就會給帝國央行帶來極大的負面效應。
這個社會很復雜,一環套一環,人們只看見了帝國央行這個龐大的經濟體在帝國內外的金融市場里橫行霸道,卻不知道他們一樣需要面對許多的麻煩和問題。在帝國外,來自國際財團的阻擊和土著勢力的影響暫且不說,在帝國內還要面對南方商業銀行的競爭,以及內閣步步緊逼的腳步。
作為帝國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不能夠掌握在官方的手里,或者說不能夠掌握在內閣的手里始終都是一個重大的弊端。新黨上臺以來一直想要把帝國央行并入政府體系當中,甚至不惜為下血本提出成立一個全新的“銀證部”來主管銀行證券金融業,其中的部長和各個部門的最高長官,都從帝國央行中推選出來。
換句話來說,只要理事會投票通過,那么理事會就會變成帝國銀證部,一個輪值的銀證部部長,其他理事都會成為各個部門的最高長官,甚至能夠直接干涉管理證券等金融業務!
為此央行理事會連續開了十四次理事會,最終還是沒有能夠讓內閣的得逞,這些銀行家依舊保持了自己獨立的立場。
拒絕內閣的要求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所以央行盡可能的避免在重大決策上出現的任何差錯,不讓內閣找到機會根深一步的介入到央行的管理中。如果毫無征兆毫無理由的凍結杜林的賬戶,杜林一旦鬧起來極有可能會把一件員工的“錯誤”變成一場**,讓內閣找到介入央行管理的有理。到了那個時候,央行就會失去很多東西。
獨立!
以及自主!
此時的菲利斯也很猶豫,他遲疑了一會后拿起了聽筒,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還是需要有人在后面支持他一下,“理事長閣下,是這樣的……”,帝國央行的理事會結構非常簡單,一共分為三層。輪值理事長作為第一階層,全面主持帝國央行的日常工作,理事長是第二階層,負責執行實施重要的計劃以及投票。第三層就是理事,理事大多數都是擁有一定股份的銀行家或者投資人組成,他們扮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將總行的命令傳達到地方并且配合地方展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