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原材料的誕生,到它變成商品走進一個家庭,其中每一個環節幾乎都有商會的插手,甚至在這個家庭的成員去工作這件事上,商會也有一定的發言權。
第二,和帝國央行一起給予中小微企業進行低息甚至是無息的資金援助,幫助他們走出資金短缺的困境,也會對一些具有潛力的企業進行投資。
中小微企業發展中最難的地方就是資金問題難以解決,恰巧商會可以幫助他們快速的壯大,并且為他們找好產品的去處,這讓很多中小微企業會員對商會十分的忠誠。
第三,當商會的會員遇到困難需要各方面的援助時,商會會發動手中的優勢資源為這些成員解決麻煩,無論是可以見報的麻煩還是不可以見報的麻煩,他們都可以幫忙解決。
畢竟,不是什么商人都能夠被人們稱作為企業家或資本家的,總有一些微型企業,或者干脆叫作坊主的商人請不起律師,也缺少足夠的關系,這個時候商會就站了出來。
這三大政策完全把帝國的資本家們都綁在了商會的戰車上,因為只要在帝國經營企業,就逃不開商會的影響范疇。
即使有人不愿意加入商會,他們在商業的競爭中很快也會變得服從,原因很簡單,你的原材料價格比別人高,銷售的渠道又不好,同時終端產品價格缺乏競爭力,只能認慫。
杜林這次出手比之前要果斷的多,直接掐住了商會的三大政策之一的要害上。
一旦這次解決不及時,沒有盡快的解決掉麻煩,這些資本家就會蒙受沉重的損失。
他們嘴上不會說什么,可內心中未必就會覺得商會是沒有責任的,特別是如果有人刻意的透露出來,他們之所以要蒙受這些損失,恰恰就是商會的原因時,這些人會怎么想?
他們不會覺得應該去恨杜林,因為這些人的和杜林完全沒有可比性,他們只能埋怨乃至于怨恨商會和杜林之間的戰爭,卻把他們牽連了進來并且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他們的仇恨對象是商會。
一個兩個人有這樣的想法不可,甚至這些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也不可怕,反正他們離不開商會這個圈子。
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與此同時正在極力證明自己,以及為其他地方樹立起了榜樣的地域性商團!!
以前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力,但是現在有了,而且人們也親耳聽見,親眼看見地方政府給予商團那無可匹敵的政策傾斜,各種扶持就像不要錢一樣撒出去。
有了更多的選擇,有了更多的對比,就算杜林不主動做什么,在舊黨執政的大潮流下,那些貴族主政者未必不會思考這個問題——為什么我不試一試?
當越來越多的主政者有這樣的想法時,當這種想法成為主潮流的時,商會就要面臨滅頂之災。
我們有了更好的選擇,為什么還要受到商會的鉗制?
實際上反過來思考一下,商會的三大政策看上去的確是為了幫助中小微企業發展起來,反過來在認真的想一下,這未必不是商會鉗制這些中小微企業的手段,甚至一些大企業都要受到商會的影響。
比起商團這樣更受主政者歡迎,有政策扶持的團體,選擇就變得不那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