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們就這么養女兒了。
從嬰兒時期就這么養。
明明有條件給女兒喂奶,但就是不喂,任由女兒因為饑餓哭鬧,實在不行了,喂點水,給點米糊。
明明有條件給女兒穿好點的衣服,但就是不給買,任由女兒冬天挨凍,夏天衣不蔽體。
等到女兒懂事了,他們當著女兒的面,整天都把家里窮沒條件掛在嘴邊,穿的吃的都是最差的。
但是背對著女兒了,他們可吃不了這苦,所以吃好的穿好的。
他們覺得自已可真是用心良苦啊,他們覺得自已是為了女兒好,是為了不讓女兒養成驕奢淫逸的性子,女兒長大了,也得感激他們。
然而,他們窮養了原身,但卻沒有窮養小兒子顧楓。
顧楓出生后,他們可就沒有想著怕兒子養成驕奢淫逸的性格了,苦著兒子了,反而什么好東西都砸在兒子身上,生怕兒子受委屈了。
顧楓葉很小就知道了,家里的好東西只能父母和自已享受,要藏著掖著,不能讓姐姐知道,不然以后就要過和姐姐一樣的苦日子了。
全家都瞞著原身,瞞的死死的。
原身真的以為家里很窮,窮的揭不開鍋,要一大家子都餓死的地步了,從來不敢主動跟父母要什么東西,反而想方設法的為家里減輕負擔。
原身十五歲這一年,顧父又說自已在外面欠債了,又整天唉聲嘆氣,說誰誰誰家的女兒為了家里,賣身為奴,拿錢養活了一大家子,可真是個孝順孩子。
他們天天這么提,原身可不就動了心思嗎?
于是,她也把自已給賣給當地的大戶人家趙家當奴婢去了。
趙府的日子比想象中更難熬。
每天寅時起床,跪著擦完十二間屋子的地板才能喝上一碗照得見人影的稀粥。
有次她餓極了偷吃喂狗的剩飯,被管家用藤條抽得后背血肉模糊。
但她仍舊把辛苦攢下來的銅板,一個個的串起來,托人捎回家。
自已吃著餿飯時,幻想著家人終于能吃頓飽飯。
自已挨打罰跪時,安慰自已至少家人不用再挨凍受餓。
銅錢串在繩子上沉甸甸的,像掛滿了她的血肉。
而回信永遠是“錢不夠”“你弟弟又挨餓了”“爹的藥錢又漲了”……
為了不露餡,為了繼續錘煉原身,原身都賣身了,他們愣是也沒跟原身說出真相,反而為了讓一切顯得更加真實,繼續跟原身哭窮,總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去找原身要錢。
原身有什么辦法?她就算再怎么卷王,也還是個丫鬟,月銀也就那么多,還要面臨上面管事的盤剝。
原身開始鋌而走險,偷主子的東西。
這還不夠,還勾引家里的男主子。
她的身份,當不了正頭娘子,頂天了姨娘,成了姨娘,得了寵,她自然就能弄到更多的錢補貼家里了。
原身進了趙府后吃的東西有點油水了,將身體養好了一些,還是有幾分姿色的,加上有眼力見兒會來事兒,還真的爬上了男主子的床,但最后也只混到了一個通房的名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