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依依,清風拂面。
徐雷并沒有讓李達康,做繁冗的介紹。
在這你追我趕,瘋狂發展經濟的特殊時期。
各省市都在瘋狂的招商引資。
林城能給出的優惠政策,其他地方也能給。
甚至還因為自身條件更加優越,給出的優惠政策力度更大。
林城,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
要錢沒錢,要人沒人。
能給啥
所以
談林城的發展規劃、招商政策等等,也就沒什么意義。
徐雷讓李達康,放下了各種文件資料,沿著湖邊慢步閑聊。
“現在各個省,都在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狠抓經濟發展。”
“總務院高屋建瓴、總攬全局,為了避免重復建設、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特別強調各地要因地制宜,要發展出特色產業。”
“所以東北地區依托重工業基礎,大力發展化工、材料、機械,而西北地區光照足、風力大,發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
“西南地區水資源豐富,當年三線建設又打下了不錯的工業基礎,因而構建西蓉和山城為核心的城市圈,大搞電力與航空裝備。”
“而看我們周邊幾個省,中江發展汽車產業,臨江發展電子信息,漢東也在以京州為核心,引進高鐵技術重點發展鐵路裝備產業。”
“不難看出,各地都在依托地方原有優勢,走引進技術、自主創新,產學研一體的發展路子,做大做強自己的產業圈,那么林城有什么”
面對徐雷的詢問,李達康忽然停下腳步。
“林城現在”
李達康飛快思索了一下后,有些尷尬的說道
“以前就只是靠挖煤洗煤和運煤,如今煤炭枯竭后,許多企業要么倒閉,要么搬遷,基本就沒剩下什么像樣的企業了。”
“我原本也想過,因地制宜搞一搞礦山機械設備的研發與制造,但別人已經搞了,而且還搞得很不錯,所以只好作罷”
“思來想去,也就只剩下發展高科技這一條路子,因而我便今天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京海找你,想知道這條路到底行不行。”
徐雷知道。
李達康是一個實干派。
不管他勤奮工作,是為了干出政績往上升。
還是真的為了造福一方百姓。
就沖他如此真誠樸實。
徐雷也不想瞞著他,跟他兜圈子。
因為自己穿越而來,率先在京海搞起了電子信息技術。
如今在京海,已經形成了規模不小的產業集群效應。
即便深城那邊開放更早,電子技術與軟件行業發展相對較早,但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而幾乎一窮二白的林城,以前一個采煤的資源型城市,想要轉型搞高科技,自然就更難了。
人民名義的原劇中。
李達康之所以能在林城搞起高科技,那是因為信息化時代的全面到來,高科技遍地開花。
他憑借強大的個人影響力,從呂州挖去了兩家企業后,又大力修復生態環境并招商引資,自然能搞出成績。
但是現在
他想要的電子科技,已經很難在林城發展起來。
深城那邊搞出了以操作系統、應用軟件、電子游戲等為核心的軟件產業鏈。
而京海這邊,又已經形成了芯片、傳感器、微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為核心的硬件產業鏈。
在龐大的市場需求拉動下,大量的資金、人才、技術等等,都源源不斷的匯聚于兩地,產業集群效應越發明顯。
啥都沒有的林城,還怎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