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純粹是為了給家里增添勞動力。
覺得多個孩子,也就多雙筷子,多大點事兒啊!
所以在教育方面,那就真是聽天由命似的散養。
管你是上樹掏鳥,還是下河摸魚,養孩子只要沒餓死凍死就行。
因而在讀書這方面,那就是能讀就讀。
讀不好就回家種地,或者外出打工。
再后來。
一些人進城經商打工,掙到錢了。
更有一些人吃到了時代的紅利,大富大貴了。
為了彌補自身的缺憾,為了贏得相互之間的攀比。
為了家業的傳承,為了治愈生存的焦慮……
在各種原因,尤其是政策和經濟因素,一對夫妻只能生育一個孩子。
自然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教育。
而所謂的磚家學者,為了配合資本,瘋狂鼓吹孩子要培養情商、要培養口才、要有體育特長……
為了自家孩子著想,為了不輸給同齡人,為了贏在起跑線上,家長們還真信以為真。
孩子才剛懷上,就要吃各種補品,做各種胎教。
出生后自然也是要各種營養跟上,怕國產奶粉有問題,進口奶粉再貴也得買。
哪怕只是取了個洋名字,實際上就是國內生產的,只是廣告吹噓很厲害,那也得買。
孩子再長大一點,那么從上托兒所開始,什么外語、美術、舞蹈之類的興趣班就開始了。
而到了義務教育階段,那文化補習課更是少不了。
甭管有錢沒錢,都生怕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盡可能的報補習班。
最好是名校老師授課的班級,收費再貴也無妨。
盡管知道在校老師嚴禁校外招生辦補習班,家長們也暗中配合。
生怕得罪了老師,讓孩子得不到好的補習。
要是家庭經濟條件好的,那就更厲害了。
上的興趣班,都和普通家庭的孩子大不一樣。
普通家庭也就給孩子報美術、跳舞、籃球、跆拳道之類的。
但富人家庭為了躋身所謂的上流社會,為了彰顯與眾不同。
報的興趣班可就不一樣了。
馬術、插花、茶藝、高爾夫球等等,越是學費貴,越覺得高貴。
至于文化課方面的補習。
一般的家庭才會去報所謂的小班教學。
有錢人家的孩子,讀的都是一對一私教,還名師輔導那種。
總之。
似乎經濟條件越好,家長們就越重視子女教育。
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拼命的‘雞娃’。
結果如何呢?
徐雷記得自己穿越前,各種社會怪象已經頻頻發生。
有些公立學校的老師,變得利欲熏心,完全忘了師德,在學校里不好好上課,只想讓學生們報自己的補習班。
有些家長滿以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寧愿一家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也要報各種補習班輔導班,覺得窮啥也不嫩窮教育。
有些學生每天的生活像打仗,不是在上課就是在補課,吃飯睡覺的時間都變得很少,更別說開心暢快的玩耍,不堪重負選擇自殺的不少。
即便社會已經變得如此內卷、壓力如此之大,卻依然還有很多所謂的教育專家、學霸家長們,在不斷的制造販賣焦慮,讓家長們拼命雞娃。
而社會亂象的背后,則是教培行業的繁榮。
各種線上線下的教培機構,真是生意不要太好。
在利益的驅使下,各種名不副實的教培機構,瘋狂收割焦慮的家長們。
有的加盟知名教培機構開分校,實際上聘請的老師,別說教師資格證了,連最起碼的教學經驗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