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可能有車企,愿意用心造好車。
徐雷記得很清楚。
在穿越前的那個世界。
國產汽車面對合資車和進口車,想要生存和發展,是不得不主打性價比。
不僅產品定位上,進行越級競爭,同時還用更高的配置、更強的性能、更好的用料,從而比起同價位車型的競爭車型,更有性價比。
靠這種‘良心競爭’,國產汽車殺出了一條血路,有的品牌甚至還強勢崛起,打得合資品牌都難以招架抵擋。
然而……
崛起之后呢?
品牌做大做強了,粉絲群體龐大了。
為了賺取更多利潤,各種商業套路還不是照樣開始上演。
比如號稱網紅爆款的暢銷車型,訂車要等很久,想提現車得加錢。
另外在做工用料上,也不再追求比合資車進口車更好了。
只要能符合國家標準就行,能用碳素鋼,何必用鋁合金?
所以無奸不商,真心實意的造好車,不過是因為沒辦法收割智商稅而已,被迫以質取勝。
一旦真有了大量的粉絲,愿意為信仰充值,車企只恨自家的鐮刀不夠鋒利,收割得不夠快不夠多。
而眼下。
合資車還沒有在龍國境內,大殺四方、所向披靡、無人能敵。
龍國的國產汽車,在徐雷的精心培育之下,第一步都還沒有走成功。
華龍轎車的硬實力是有了,不過品牌影響力還不夠強大。
不管是生產產能,還是各地的4s店網點,都還很欠缺。
好在如今這款車,也算是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不久前。
巴蜀龍瀚集團的柳漢兄弟倆,不就加價四十萬提了兩臺展車,名噪一時嗎?
徐雷相信,隨著自己將私募基金上千億的巨資,陸續投入汽車行業,龍國汽車必然會加速進步。
第一步大獲成功,基本已經問題不大。
而只要第一步成功了,第二步豐富車型,擴大消費受眾群體,其實并不難。
目前已經有不少新車型,都已經研發出樣車,正在進行各種測試。
后續自己還有很多經典車型的外觀內飾,可以借鑒利用。
所以不管是精致小巧的a級車,還是宜商宜家的b級車,亦或者是很上檔次的c級車,并不會缺樣板車型。
而什么硬派越野車、城市suv、商用pv等等車型,搞出足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車型也并不難。
在這一步,與其考慮車型夠不夠多、種類夠不夠豐富。
倒不如擔心,龍國的汽車產業鏈,是否能做到要素齊全、產能強大、技術領先。
不過自己已經帶頭,大力投資汽車行業。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本,會跟風進入。
有電子信息產業的強力支持,龍國的汽車產業鏈,發展進步速度一定會超乎想象。
那么按照這樣的發展勢頭進行下去,豈不是要不了幾年,就會實施高明遠說的第三步,想方設法割韭菜?
“不對!”
“要真按照他這種做法,實施到第三步,那我豈不是屠龍少年變惡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