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鎮上回村里更是方便,平整的水泥公路,甭管下再大的雨,都不怕打滑弄臟鞋,開車幾分鐘就到了家門口。
不像小時候,村里難得來一輛汽車,稍微下點雨就很容易就陷進泥坑爬不起來,遇到陡坡打滑沖不上去,得讓不少村民推車才行。
但她這一趟回老家的,唯一覺得很好的事情,也就是路修好了,出行確實方便多了。
不管是村民們外出務工、經商求學、去鎮上趕集,還是將各種農副產品運送出去賣,都方便了很多。
可除此之外,有很多問題都令她很是憤慨。
首先就是以前根本沒啥工廠的小鎮,如今竟然開辦了不少企業。
有在河里采砂的砂石廠,有炸山燒磚的磚窯廠,有隨時都大煙囪噴冒的水泥廠……
這些大大小小的企業,看似解決了不少當地人就業,但也帶來了不少問題。
瘋狂采砂不僅導致河道變了,還讓水變得非常渾濁,哪還有楊柳依依、流水潺潺?
而磚窯廠和水泥廠,就更不用說了。
那高聳的大煙囪,每天不停的噴冒滾滾濃煙。
不僅嚴重污染空氣,還讓大量的粉塵飄散在周圍。
以至于很多居民的房頂上,田地里的農作物上,都蒙上了一層灰。
長期暴露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怎么可能不威脅鄉親們的身體健康?
另外。
那些大量燒制出來的紅磚、澆筑制造的預制板、水泥廠生產出來的一袋袋水泥,當然和與原材料一樣,都需要大貨車運送。
國家明令禁止大貨車超限超載超速,一旦抓到了就會被嚴懲。
可是在鄉鎮上,法律就像是兒戲,根本就沒人當回事。
標準載荷幾噸的,他們敢拉十幾噸。
能裝十幾噸的,他們改裝后能拉幾十噸。
甚至還有一些重型半掛車,經過特殊改裝后,成了貨真價實的百噸王。
就這么瘋狂的超載,途徑鄉鎮的那條縣道,建成通車還不到一年的瀝青公路,就已經被壓得路面坑洼龜裂。
而這些瘋狂的大貨車,不光是嚴重超載,他們還嚴重超速,限速四十的路段,基本都是跑六七十,晚上還會更快。
如此嚴重超載又超速,本身就已經很嚇人了,那些大貨車還很不遵守交規,動輒就逆向超車,彎道坡道也照超不誤。
如此瘋狂的野蠻駕駛,一旦發生事故,必然會導致人員傷亡。
而孟鈺閨蜜小敏,在離家那天早上,就差點因為躲避一輛彎路上逆向超車的大貨車,掉下山崖。
險些釀成車毀人亡的重大事故,那輛大貨車司機卻像什么都沒發生似的,絲毫沒有停頓,直接呼嘯離去。
曾經的老家,雖然貧窮落后、交通不便,但卻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如今交通雖然便利了,經濟狀況也比以前好了。
肉眼可見各個村子,冒出了很多新建或在建的樓房。
有些人買了摩托車,甚至是小汽車。
可村鎮上冒出來的那些小工廠,卻真是害人不淺。
不僅污染了農村環境,還因為貨運車輛的超載超速、違規行駛,壓壞公路禍害民眾。
而不同市縣的工廠和貨車的老板們,也沒少因為利益沖突而打架斗毆,為社會安寧帶來不小隱患。
差點命喪車禍的小敏,一氣之下便寫信舉報。
為了增加說服力,她還將自己拍攝不少照片打印下來,附帶在舉報信里。
但她怎么也想不到。
這一封封舉報信,親手投遞進了勃南市環保、交通等多個部門的舉報信箱里,卻都像是石沉大海似的,遲遲都沒有任何回應。
回到天海好些日子的小敏,苦等快一個月都沒任何回應,越想越覺得氣憤,打舉報熱線也是含糊其辭的回應。
都說已經注意到了有關情況,會盡快調查核實并給予反饋,但結果就是又等了很多天,還是毫無下文。
小敏聯系了在老家的父母,了解到鎮上的那些工廠依舊在日夜不停的生產,那些大貨車依然超載超速不守交規。
這當然讓小敏,徹底繃不住了。
她向在京海電視臺當記者,也沒發過文勃南市那邊情況的老同學孟鈺大倒苦水。
在孟鈺的建議下,小敏干脆向更高級別的臨江省有關部門,反映當地的相關情況。
然而這一回反映,倒是很快就了效果。
但效果并不是強力整治鎮上那些小工廠,也不是嚴懲那些蔑視交規的大貨車司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