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新聞圖片。
當然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更加具有說服力。
哪怕是不識字的文盲,也能一眼看出這是有多么凄慘。
不過……
作為訓練有素的職業特工。
山口健雄當然不可能慈悲菩薩心。
看到伊色列猛烈轟炸伽沙地區醫院,就被氣得夠嗆,痛恨伊色列人。
他很冷靜的仔細觀察分析。
很快他便發現,這張新聞圖片拍攝手法是真的高級。
非常全面直觀,又無比震撼的展現了轟炸導致的恐怖場景。
讓普通人一看,就覺得伊色列空軍是真混蛋,連醫院都敢轟炸,完全不顧平民的死活。
但山口健雄卻認為。
伊色列在巷戰中,是打不贏靈活多變又悍不畏死的哈馬森武裝分子。
但他們也顯然很清楚,對平民狂轟濫炸,并不能徹底瓦解對方的戰斗意志,反而會更多巴勒坦人,背負血海深仇加入哈馬森。
否則真要炸平民,為什么不直接炸掉醫院大樓?那樣豈不是可以一次性炸死更多人平民?
如果說炸偏了,顯然不可能。
之前慘被偷襲,損失慘重的伊色列空軍,如今剛接收米利的一批先進戰機和精確制導彈藥。
什么衛星制導、激光制導、慣性制導、電視制導等等技術加持之下,投放的重磅航彈,肯定是指哪兒炸哪兒。
想炸停車場,絕對不炸住院樓!
所以真相是,伊色列是要炸毀深藏于住院樓前的地道。
想以此切斷,哈馬森武裝分子,利用醫院做掩護,通過地道快速調動兵力和物資。
然而……
這一炸,甭管到底炸死炸傷了多少人。
反正都是泯滅人性,傷害無辜平民了。
況且哈馬森本就很難甄別。
他們又不穿制服,拿起武器,就是武裝分子,放下就是無辜平民。
“唉!照這么打下去,伊色列怎么打得贏啊!”
“越是狂轟濫炸,越是激起當地民眾頑強抵抗!”
“再加上如今社會越來越文明,就算是打仗也要尊重人權。”
“伊色列如此泯滅人性,釀成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在國際輿論上越來越被動。”
“龍國有句古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沒能搶占道德制高點,這仗還怎么打?”
山口健雄暗暗感慨之余。
并沒有過多的興趣,看文字報道。
而是翻頁看第二篇。
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
第二篇和往常一樣,果然又是報道伊蘭克戰局的。
從3月20日發起空襲開始算起,到如今剛好兩個月。
當初布朗仕總統,曾放出豪言壯語,一個月就能推翻薩拉姆的獨裁殘暴統治,給伊蘭克人民帶去自由和民主。
結果呢?
沒有得到聯合國授權的他們,悍然軍事入侵伊蘭克,以為可以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輕松碾壓獲勝。
可這一打,竟然打了整整兩個月。
伊蘭克看似已經喪失了制空權,任由米利海空軍狂轟濫炸。
可米利的地面部隊,卻并沒有如入無人之境,在無數民眾的夾道歡迎之下,輕松橫掃伊蘭克。
現實反而是,伊蘭克陸軍并沒有一觸即潰,反而在不少民眾的支持下,抵抗意志非常強。
依托有利地形和城鎮建筑,構筑防線層層阻擊,導致米利地面部隊推進極為緩慢。
盡管擁有空中優勢,又能如何?
伊蘭克防御阻擊的部隊手里,就像是有打不完的防空導彈。
導致不管是米利空軍的戰機,還是陸航的武裝直升機,都不敢過于接近戰場。
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突然就會有人從房頂上或者山林荒漠里,突然發射防空導彈過來。
而米利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雖然是裝備有不少主戰坦克、步兵戰車和自行火炮,裝甲優勢明顯。
可伊蘭克部隊手里,也有不少的反坦克導彈火箭彈,而且各種無人機也是隨時可能會發起自殺式攻擊。
曾經皮糙肉厚、火力兇猛又機動靈活,堪稱陸戰之王的主戰坦克。
如今一旦脫離了防空保護,被無人機給盯上,那簡直就是活靶子。
一架可能成本不到幾百米元的高速穿越機,帶著一發穿甲彈俯沖而至。
一旦命中了尾部、炮塔下沿等脆弱部位。
當場就能把價值幾百萬米元的主戰坦克炸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