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借用龍國的資金,修建通往龍國的油氣管道。
將來再源源不斷的將石油天然氣銷往龍國。
還完貸款后,每年輕松賺取成百上千億的利潤。
相當于是客戶借錢幫你做生意,讓你輕松賺客戶的鈔票。
上哪兒找這樣的好事?
也就是龍國為了確保自身能源安全,加強與羅斯國的戰略合作關系,才會讓他們占這么大的便宜。
當然這也是因為他們命好,地大物博、油氣資源富足,不用辛辛苦苦的搞科研搞生產,躺著賣能源都能賺得盆滿缽滿。
因此。
聽說徐雷用真實的人生經歷,給希普津玩了一招‘真誠必殺技’。
又親眼看到,徐雷和希普津一見如故,把酒言歡、無話不說。
對沈思彥和宋總來說,自然也就徹底放心了。
根本不用擔心,之前談判了都毫無進展的數年的油氣管道項目,如今有了徐雷的神助攻還談不成。
兩人邊走邊聊,聊的其實是一件往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
紅色北極熊轟然倒下,世界局勢驟然劇變。
米利放眼天下,再無強敵可以與之抗衡,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霸主。
因為再也不需要聯手龍國,對抗強大的紅色北極熊。
所以龍國與米利之間的親密關系,自然也隨之走冷。
那時候的米利,仗著國力雄厚、武力強大,想打誰就打誰、想炸誰就炸誰。
而龍國呢?
積貧積弱多年,國防實力極為薄弱。
即便有核潛艇、核導彈等鎮國利器,確保本土安全。
可常規武器裝備,實在是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太大。
不僅沒有像樣的軍艦可以巡弋領海,也沒有先進的戰機可以守衛領空。
空中力量的差距尤為巨大。
米利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的第三代戰斗機,早在七十年代就批量服役。
而龍國的空軍,卻依然還裝備老舊落后的第二代單發戰斗機,只要靠機炮打近距離格斗空戰。
真要爆發戰爭,龍國就算擁有兩三千架第二代戰斗機,又有什么用?
沒有先進的雷達可以探測鎖定敵機。
也沒有強大導彈可以精準攻擊敵機。
那不就成了‘看不見也打不著’嗎?
真要交戰,再多的二代戰機,也是活靶子。
不想被單方面的吊打,不想被輕易奪走制空權。
怎么辦?
單靠自身的軍工體系,進行自主研發,時間根本來不及。
所以當年為了解決燃眉之急,龍國便采取了‘先引進吸收再自主創新’的方案。
正好紅色北極熊轟然倒下,繼承了大部分遺產的羅斯國,又時局動蕩、經濟萎靡。
龍國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大規模引進大量蘇式的武器裝備和軍工技術,從而快速彌補裝備代差。
而為了彌補空中力量的不足,為了讓航空工業能跨越式發展,龍國將當年非常先進強大的su27戰斗機,作為重點引進項目。
盡管當年,米格系列戰機號稱外貿明星,銷量一直非常不錯,羅斯國也極力主張龍國引進該系列的g29戰斗機。
但龍國當年派出的林老,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雖然g29的機動性能很強,具備簡陋機場短距起降能力,空戰能力稍強于米利的f15和f16。
但那區區只有六百公里的戰斗半徑,如此‘腿短’的戰斗機,對需要巡防保衛廣袤領空的龍國來說,自然是致命硬傷。
林老很明確本國需要的是作戰半徑超過一千公里,加掛副油箱轉場航程超過三千公里,能掛載大量武器彈藥的su27重型制空戰斗機。
但在當年,這款戰斗機對羅斯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并不打算賣。
在一輪又一輪的漫長談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