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橫涇便切身體會到了,什么叫出師未捷身先死。
古純壽夫去了京海,借助去賀喜的契機,找到了徐雷。
可會談結果一點兒也不理想。
徐雷暫時對合作發展氫能汽車毫無興趣。
要合作,也得讓櫻花車企們,先搞出個商業示范,證明確實有市場價值。
但問題是……
山口橫涇能去說服各大櫻花車企們,讓他們斥巨資搞個氫能汽車示范項目嗎?
造幾輛氫能概念汽車,是花不了幾個錢。
但要小規模生產一批量產型的氫能汽車,可就不是小事了。
如今各大車企的各大工廠,生產線都正忙著生產各種燃油汽車。
改變原有的生產計劃,調動大量的人員和設備,卻只是為了生產一小批氫能汽車。
這損失,誰來付?
另外。
既然是要商業示范,那肯定是得實打實的建加氫站。
即便液態氫,可以從其他行業采購。
但運輸、存儲和加注,這三個環節的相關設備設施,一樣不能少。
否則怎么驗證商業可行性?
又怎么測算氫能汽車的市場價值、判斷發展前景?
總之。
要花不少錢的事,想要讓車企們自掏腰包,顯然是不可能的。
除非官方提供一大筆補貼,否則誰愿意虧本搞示范項目?
畢竟即便是研發時間最久,技術專利最多的豐田。
他們的氫能汽車,其實距離真正的實用化,都還有一段距離。
倉促搞個商業示范項目出來,炸了咋辦?
液態氫一旦發生爆燃,那威力絕對是驚天動地。
如果不想出意外,那就必須要下血本。
不惜重金的,用上最好的材料和技術。
問題又回到了原點。
誰來出這筆錢?
山口橫涇是出身政治世家,他現在也確實是身居高位。
可他畢竟還不是首相。
他憂國憂民,一心想要讓櫻花汽車產業變得更加強大,從而消除半導體行業覆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可官方拿不出巨額補貼,也更傾向于支持車企們擴大產能。
多招人多造車,既能解決就業,又能多賺錢,何樂而不為?
這種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做法。
著實讓山口橫涇十分不爽。
臉色陰沉的他,就差將郁悶寫腦門上了。
坐在一旁的垂井糠夫,一聲無奈嘆息。
“記得去年三月初,山本貞雄曾到我家里來拜訪。”
“他問我,曾經實力強勁的櫻花半導體行業,能和米利分庭抗禮,為什么會迅猛衰落?”
“我當時就告訴他,咱們衰落有四個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便是當年我們的成功經驗,并沒有持續沿用下去!”
“沒有了產學研三位一體,只有五家電子企業相互惡性競爭,沒有了分工協作,只有彼此嚴防死守,結果便是行業發展停滯。”
山口橫涇咬了咬牙。
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道:
“然而咱們的汽車企業們,依然不汲取教訓,還是不愿意緊密合作起來,大力發展氫能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反超龍國!”
垂井糠夫唇角微揚,訕笑不已。